精选刘基故里(93句)

2023-10-01 11:56:54 59 0

刘基故里

1、朱元璋对此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1369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2、无论是天鹅堡小镇还是迦南美地都定位为高端休闲度假胜地,将建设欧式乡村住宅、商业风情建筑、温泉中心、度假酒店、山水行宫、养老度假公寓、高山湖滨公园等设施。此外,世博小镇、巨屿沙洲旅游综合体、大水桥福地养生中心等一批旅游地产项目也在谋划中。

3、刘基,字伯温,1311年生于(现)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山武阳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4、刘基庙修得很是清雅漂亮,这里还有两个“网红打卡点”:历代帝王将相、名流高士提书的名联和匾额,它们连成片、排成排,经历风霜血雨,保留下来十分不易。

5、武阳之尾,一谷幽然,别有洞天。一幢馆舍,名武阳书院,后靠青山,前临一池,池上莲叶盈盈,荷香弥弥。

6、百丈漈片区侧重自然和养身,景区将配套天圣逸境健康养生庄园、天湖庄园、天鹅堡小镇、迦南美地、伯温山庄、望湖山庄等项目,可进行养老疗养、户外运动、体能拓展等活动。

7、不久,山寇蜂拥而起,行省又召刘伯温前去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驻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将其功劳上奏,主持政事者因方氏之故压制刘伯温,授他为总管府判,却不让他掌握兵权。刘伯温于是弃官归隐青田,在他47至50岁时著《郁离子》一书以明志。当时躲避方氏的人都纷纷投靠刘伯温,刘伯温稍做部署,贼寇便不敢来犯。(刘基故里)。

8、一朵莲,就这样谢了,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千万朵莲,今天又开了。这些莲,还认识刘基吗?我这样问自己。

9、一个人儿时的命运往往能决定其日后的人生轨迹,刘伯温即如此。

10、刘基故居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

11、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12、刘基,字伯温,谥文成,是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对于刘基其人,历史上评价甚高。在帝王心中,他是“联之子房”。朱元璋赞他:“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明武宗称其:“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在史书记载中,他是雄才大略,一代宗师。《明史》云:“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在百姓眼里,他堪称传奇,既能经天纬天,又懂阴阳八卦,是个先知先觉的神般的存在。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

13、    近年来,文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刘基文化的挖掘和发扬,在刘基庙内设立刘伯温纪念馆,在文成县博物馆内开设“千古人豪”刘基专题展厅,在文成县文化中心广场树立刘基雕像,在南田镇建成融自然人文景观和廉政文化于一体的问道刘基馆;连续多年举办刘伯温文化节,刘基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温州刘伯温文化遗产高峰论坛等大型活动;还拍摄了《伯温家宴》 《太公祭》等微电影记录片,出版了《刘伯温传说新探》 《刘伯温传说(集成)》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太公祭》 《刘伯温文化遗产研究论文集》 《坐论南山》等图书,设计开发了卡通公仔、帝师文具等百余种文创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推动文旅融合,激活文旅发展动态,全面推开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拓展性实施“伯温文化+侨乡文化+红色文化”和“伯温文化+乡村旅游等文化产业融合工程……

14、网购平台侨品汇上线,配合欧陆风情商业街,实行进口商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本土电商平台特农汇,去年上线仅两个半月,就和70多家涉农企业及基地达成合作,累计销售额近百万元。

15、吃完伯温家宴再赏那荷塘,更觉得这一片绿得耀眼。

16、1946年,泰顺、瑞安、青田三个县各划出了一部分,成立了一个新的县,它就是文成县,划出去的那1275平方公里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块地方:南田镇。南田山武阳村,是明朝辅佐朱元璋的第一谋臣刘伯温的故乡,“文成”这个县名的来历,就是取刘伯温的谥号而定。1946年的青田人大概万万想不到,新成立的文成县,这个80%以上的面积都是山、只有20%的土地可以供人居住的地方,“划走”一个小小的南田镇,会给后世子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1946年,当时的人们对旅游这件事情是没有概念的,也绝对想不到几十年后,旅游业变成了朝阳行业,旅行,变成了人们一日三餐般习以为常的事情。

17、森林氧吧小镇,是慢游的首要平台,面积2平方公里,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都达96%。一年中,有350多天空气质量达二级或以上。

18、刘基故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刘基上五代均住此。

19、据《明史》记载,至正十六年(1357年)时,方国珍起兵海上,抢劫郡县,相关部门无法控制,行省复任刘伯温为元帅府都事。刘伯温建议修筑庆元诸城威逼方国珍,方国珍为之气沮。等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时,刘伯温说方氏兄弟首先作乱,不杀他们无以惩后。

20、次子:刘璟,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21、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第一谋臣,刘伯温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臣,料事如神,文韬武略;诸葛亮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刘伯温帮朱元璋打了江山,还帮朱棣建了北京城,还是十三陵、山海关、天津的修建者。传说中,二人都通阴阳,懂得运用超自然力量。 传说中的刘伯温一生与朱元璋有关,实际上二人相遇时,刘伯温已年近百半。

22、刘基博通经史,与宋濂师出同门,具有强烈的重历史、重致用的经世精神,是一个刚正峻烈、雄迈奇矫的英才,也是一个文家大家。他的散文集《郁离子》,便是其系列著作中的代表。徐一䕫说:“郁离子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固曰《郁离子》”。也就是说,郁离含有使“圣人”、“明君”成就文明盛世之伟业的意义。专家们认为:“在艺术上,《郁离子》吸收先秦诸子寓言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风格,并蓄柳宗元寓言锋利简洁和浙东学派务实不务虚的学问特点,既短小精悍,活泼犀利,又古朴宏深,余味曲包,在虚实相间里,寓丰富哲理于形象的描绘之中,内容恢宏,气魄宏大,是继柳宗元后使寓言取得文学地位的集大成之作。”

23、我说,把刘基喻为武阳源里的一朵莲,是恰如其分的。综观他的一生,胸怀若谷,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文彩凛然,功盖九洲,四起四落,甘守寂寞清贫,不与污泥同渠沟,非莲之质,岂能达到如此境界。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说朱元璋功成名就之后,受奸臣挑拨,有意让刘基退隐,碍于面子,不好明言,便赋诗暗示,云:“妙策良才建朕都,亡吴灭汉显英谟。先生此去归何处,朝入青山暮泛湖。”刘基是个知趣之人,听罢,立马走人。真的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24、再说回来。刘基故里在距南田五公里的武阳村,也是传说《天葬坟》和刘基墓的所在地。刘基墓的风水极为讲究:在墓地后面有九条山脉,这九条山脉是正对着坟墓前面的小山坡,所以取名九龙戏珠。坟墓前面也有两个小山坡,右边的类似于现在用的砚台一样的,左边的好像官印,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摆有砚台,官印和笔的齐案,所以风水很好的。

25、刘伯温犯颜直谏说“凤阳虽帝乡,非建都地,王保保未可轻也”。其理由有三:一是营建中都工程十分浩大,而天下初定,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二是金陵与临濠相距并不遥远,营造中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三是元代著名统帅王保保仍握有重兵,对新生的明政权威胁甚大,需集中力量认真对付。

26、三月下旬,刘伯温病情恶化,朱元璋亲自撰文赐给他,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到家后,刘病情加重,据《明史》记载,刘伯温死前仍在教授次子刘璟为官之道,“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欲为遗表,惟庸在,无益也。惟庸败后,上必思我,有所问,以是密奏之。”

27、朱元璋对此建议置之不理,于洪武二年(1369年)命令开工在临濠营建城池宫阙,前后六年,耗费极大。加上朱元璋在同王保保的战争中又吃了败仗,死伤无数。在这种形势下,洪武八年四月,恰好在刘伯温去世之时,朱元璋最终不得不亲自撰写罪己文告,到中都祭告天地,罢建中都。

28、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谥号文成,文成县名由此而来。他是明朝开国元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兵书《百战奇略》、散文集《郁离子》。刘基树开国勋业,兼传世之文章,后人尊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人豪。

29、提起《授经图》,或许有些了解历史的人知道,一共有三幅,皆为授经图,但尺幅和构图方式不同,整体展现给我们的画面信息大致一样,即刘伯温一家人坐在石头上,向子孙传授儒家经典。

30、据村人介绍,过去施茶亭东侧梢间设有神龛供祭祀,西侧次间设厨房、小戏台。逢集市时,有木偶戏在此演出。茶亭左右厢房为两间,厢房下设马厩,是为过往行人提供投宿的地方。古道从过廊内经过,出入口为石拱门,一侧廊有靠背式座位,作为行人休憩之用。如今廊内尚存碑刻两块,一为《重修武阳施茶亭记》,立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碑为青石质地;一为《武阳堂碑》,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碑为花岗岩质地。

31、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历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32、书院是前些年新盖的。古时武阳有书院吗?我问老刘。你说呢?老刘笑道,你说有就有,你说没有也是有。这话有点禅意,我不想去参悟。反正,我知道,刘基的《郁离子》,是他归隐在武阳期间著就的。

33、《明史》中详细的描述了他的微小谨慎:“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基。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34、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

35、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历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

36、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因其论御史失职之罪,被台臣所阻,他两次上奏弹劾,后弃官还乡。

37、夏天,我到武阳观荷,遇到了莲,还邂逅了刘基。

38、然而心系天下的刘伯温托其子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谈洋是浙、闽地界的小地方,走私盐贩往往聚集在此,多出乱民),遭到以左丞相的身份主管中书省胡惟庸的诬陷。胡惟庸对朱元璋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

39、在耕读人家的民居里,刘基的传说,生生不息。

40、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

41、答案是肯定的。刘基曾写过一首《采莲歌》,云:“采得红莲爱白莲,双桡快转怕人先。争知要紧翻成慢,菱叶中间绊却船。”刘基还写过一首《隔浦莲》,云:“朱帘不捲昼雨,弱柳愁千缕。事与孤鸿去,空相忆,同谁语。云水迷翠羽,人何许,玉佩沉湘浦。悄凝伫,春风到处,白蘋香满洲渚。泪篁自老老,目尽野田平楚。未用天涯怅间阻,回顾,斜阳犹在高树。”

42、虽说这里的为拍摄电视连续剧而修建,但书院内的环境确实非常秀美,加之地处山凹处,四周被葱郁的树木环绕,环境秀美也非常的安静,是一处非常适合读书写字、陶冶情操的地方,建筑虽为现在新建的,但其白墙灰瓦的样式也格外的古色古香,其与周边环境融洽的非常完美。

43、不同爱好的游客,可以去不同组团。喜欢人文的去南田,喜欢静心的去西坑、黄坦,喜欢看山的去百丈漈、二源,喜欢森林的去铜铃山,喜欢亲水的去峃口、巨屿、珊溪,喜欢慢游的去玉壶、周壤。

44、刘基庙(诚意伯庙):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分“王佐”、“帝师”两水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重,占地300O平方米。

45、长子:刘琏,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明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d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46、刘基故居位于村中,五开间,后靠寿桃山,房前有一片田园,分布着七个大土墩,似星宿般有序排列,乡人称为“七星落垟”。刘基后人介绍,刘基上五代均住于此,刘基生卒也于此,后因后辈迁出,原屋仅存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物。近年来,文成当地政府为弘扬刘基文化,在原屋址上还原故居。

47、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48、同时,文成致力于打造精品景区集群,将铜铃山、龙麒源、猴王谷、月老山、峡谷景廊等作为主力,九溪欢乐谷、朱阳九峰、天顶湖环湖绿道等作为后备,争取在2018年做好A级景区提升或创成国家A级景区。

49、文成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全县东接瑞安市,南临平阳县、苍南县,西南倚泰顺县、景宁县,北界青田县。县城距省会杭州市274千米,距温州市区62千米(均系直线距离),距温州市一小时车程。总面积1244平方千米。

50、谁能想到呢?一个远离尘世偏处一隅的小小村落,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物,这是武阳之幸了。

51、这“倚柱吞金”是什么个意思呢?《赔金头》讲述:朱元璋当皇帝,忌才,怕有识之士夺其江上,对大臣总是防着。一日刘伯温带太子外出游玩,见到猪在拱食极为好奇,便问刘伯温那是什么。刘伯温告诉太子,那是猪,长大了要宰掉给人吃肉的。因为“猪”同“朱”谐音,朱元璋听闻此事后,便决定杀害刘伯温。幸得马娘娘的通风报信,刘伯温得以逃回家乡。回到家乡后,刘伯温为表自己对大明朝的忠心便吞下金子,靠在柱子上死去。“柱”同“主”谐音,刘伯温向朱元璋表示自己死后也靠主的忠心。

52、文成县天圣山有一座安福寺,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悠久。我们这次的文成之行,从安福寺开始。

5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故居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

54、还有一说:蒙古大军南下,浙东受扰。刘集为安居,到丽阳山神庙祈祷,当晚梦见在一片风光优美的田野里,一位道骨仙风的老人执羊头而挥舞。旋游南田山,上岭至武阳,发现此处犹如世外桃源,又见一群山羊在田野里嬉戏斗闹,宛如梦境。“武阳”与“舞羊”谐音,便认为“舞羊之梦”是丽阳山神显灵,风水宝地之祥兆。不久,便举家迁至武阳。

55、武阳处于海拔八百米之上的群峦之巅,离天很近,风云浩荡,即便是到了炎夏,风清气爽,凉意阵阵,夜须覆被,是个天然的消暑之处。

56、正厅有刘基及其子刘琏、刘璟坐像三尊,左廊有个900斤古铜钟。庙多明、清、现代名人,如明正德皇帝、清乾隆大学士刘权之、于右任、章太炎、蔡元培、林森、居正等书题的匾额楹联。庙前有广场,可容数千人。

57、刘基故里位于福地文成县南田镇。此地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极为丰富。

58、    文成县副县长、政协主席刘金红在开幕仪式上致辞,她说:刘基字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于1311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出生于南田武阳。上周,纪念刘基诞辰710周年系列活动启幕,活动包括学术研究、非遗活动、文艺演出、旅游节庆、招商引资等多项内容。

59、如果不是在元朝,刘伯温会有着一个明朗的前途。作为一个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元朝在建立几十年后依然迷信武力,不尚文治,加上元朝对汉民族的猜忌,因此始终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60、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61、刘基故居为五开间。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1375年4月16日死于此。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明史·刘基传》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见刘基当时住房的简陋。

62、刘基,乃天纵英才。他十二岁中秀才,十四岁入郡庠读书,十七岁研学程朱理学,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可谓是一路春风马蹄疾。但在此之前,他在仕途并不得志。元至元二年,也就是在他考中进士三年之后,他才被元庭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他勤于职守,体察民情,执法严明,政绩斐然卓著。可叹的是他天生莲心,不愿与淤泥同污合流,很快就遭人陷害,辞官归隐。元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臣支持,再度上书辞职。元至正十三年,朝廷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元左丞帖里帖木儿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乃首犯,不诛无以惩后。方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辞官回乡。

63、浙江省温州市,西部南部都是山,过去交通不便利,于是这个地区极其闭塞。比如说泰顺县吧,就一直都不太“顺利”。再加上隔壁的温州市瑞安县,以及隔隔壁的丽水市青田县两个“难兄难弟”,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贫苦。历史久远,故事很长,我们长话短说,只挑重点。温州人,有着让人佩服的灵活头脑,他们比任何地方的人“开窍”都早,他们知道解决“地理状况”,是改变生存状况头等大事。

64、我则认为,《郁离子》分明就是“莲人说荷”,是古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状态的诘问。如《樵渔子对》中云:“日高而起,日入而卧,目不接市肆之尘,耳不受长官之骂。”这近乎道的隐者生活,不是心在莲台,一般人是难以体悟的。又如《卖柑者言》讽刺贪恶官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不是“莲心”,焉出“莲言”。

65、刘基墓(诚意伯墓):在石圃山中支夏山之麓,系国家级文保单位。九支小山脉延伸至此,俗名“九龙抢珠”。

66、广义上的“刘基故里”,一般包括武阳村的刘基故居(他生于此,死于此),武阳村外夏山山麓的诚意伯墓(据说是他本人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以及南田镇外的诚意伯庙。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年),死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故居在他出生前就已存在,墓地建于他去世当年,因后人敬仰刘且畏惧其所谓堪舆奇门之术,所以很少遭到骚扰,保存完好,诚意伯庙则是明天顺八年(1453年)始建,我去看过两次,挺热闹的,就是似乎有点热闹过头了。

67、“静”是菩提隐修谷有佛教文化养生养老基地,天圣逸境健康养生庄园有中草药观光园、禅修中心,外婆家乡村文旅综合体有富相国祠、古民居等。

68、即便是刘伯温故里景区也是少有人知,就何况武阳书院了,知道这里的游客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周边的人来此游玩。

69、多年以来,我一直为刘基的遭遇忿忿不平。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王侯将相,不是家遗豪宅华府,大墓陵园。刘基,除了拥有千古文章,便是西陵的一丘荒冢草没了。往好说,他是清廉之人,说难听点,就是一个穷光蛋。

70、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0年12月29日,文成刘伯温故里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1、刘伯温作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的明朝太师级人物,后人时常拿他和诸葛亮相比,诸葛亮运筹帷幄而协助“三分了天下”,而这一位是神机妙算相辅佐“一统了江山”。

72、即便是刘伯温故里景区也是少有人知,就何况武阳书院了,知道这里的游客少之又少,大多是一些当地人或周边的人来此游玩。

73、据《资治通鉴》记载:自从刘邦定都长安后,张良开始不吃五谷,足不出户,并执意求去:“追随赤松子并探求长生不老药。” 嘉靖时的知识分子廖道南批评刘伯温不能及时功成身退,大抵是与张良比较。 在辞官3个月后,朱元璋召刘伯温回京,刘伯温欣然从之。然而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仅被封为诚意伯。

74、传说中刘基看中的风水宝地是谈洋,位于闽浙交界处,但实际上那里是盗贼巢穴,刘基是土著深知利害,让长子上书建议设立巡检司驻防,长子不谙熟官场规矩,未通过胡惟庸主管的中书省直接上书,惹恼胡惟庸,进馋说刘基看中谈洋想占为墓地,导致朱元璋一度夺了刘基俸禄。

75、刘伯温61岁告老归田,回到武阳村,他又住进了老宅。这是一个低调简单的小院子,和很多“讲究”的大户一样,刘基家的宅子也有很多故事。进门先是一道影壁墙,但别人家的影壁是用来挡走“煞气”,而刘伯温家的这道影壁是用来挡福气。还是头一次听说福气太多了对主人不好的,正如他的为人:满则溢、盈则亏,人要知足,不可贪得无厌。刘基家门槛儿并不高,所以他的身份只能从旗杆上得以分晓。大门口所立的旗杆数量,代表房子主人的地位,据说古代媒婆很懂这个事儿,门口旗杆数量越多,这家的门越难“进”。在刘基故里,人们游览到的不是一个千篇一律的古宅、旧屋,或博物馆,而是一个画风清丽又不失古朴的高颜值小村。武阳人很爱自己的家,把这位名人的故居打扮得像一个度假村一样漂亮可人。

76、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

77、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

78、让武阳一举成名的,是在元末,这里出现了一个前无故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奇才。是的,他就是刘基。

79、周边自然景观分别有: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这些都让刘基故里呈现出天地人和的“天下第六福地”景象。

80、刘伯温是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

81、把南田划归文成县,这应该是青田县人民几十年以来一直的“痛”吧。因为,这“划”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以前从不被人在意的山村里的一间旧屋老宅,还有生生不息的旅游资源,以及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啊。

82、在明朝建立后,刘伯温又重新进入了儒家知识分子的角色,背负起“以天下为己任”的重任。 陈进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称,刘伯温说:“以道事君者,忠之大也。”这里所说的道,主要是指治国理政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也包括社会正常运行必须服从的真理和规律。在皇权高于一切的封建专制下,刘伯温在看待君臣关系上能提出“以道事君”的理念,需要莫大的政治勇气。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83、武阳多莲,刘基本是一朵莲。感谢武阳的莲。是她们,让我蓦然开悟,释然了许多。望着武阳的青莲红荷,我想,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的荷花一定是滋润着刘基的思想雨露长大的。那些青翠的莲叶,铺展开来,便是郁郁的文明;那鲜红的荷花,灿烂向天,不正是离离之火吗?

84、至顺四年(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参加元王朝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元朝的制度,年满25岁的成年男子才能应考,据当代学者杨讷考证,刘伯温虚报年龄为26岁,终于蒙混过关。不过,只要是凭真才实学,在旧时,这倒是读书人的一段佳话。

85、文成南田镇武阳村因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故里而闻名。

86、武阳书院,并非是一座历史古老悠久的建筑群,而是近年来为了拍摄电视剧《刘伯温》,而按照江南园林式布局修建的。不过,武阳书院正是少年时的刘伯温读书的场所,不然为了拍摄电视剧也不会建造这样一座书院。

87、武阳书院规模也挺大的,建筑以山势而建,层层递高,环境优雅宁静,自拍摄完电视剧后,这里并没有因此而荒废,而是合理利用了起来,与刘基故里两者构成了刘伯温故里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了解刘基这位历史人物的好去处。

88、《明史》记载了这四人与朱元璋见面的场景:“太祖劳基等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章溢回答说:“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刘伯温陈时务十八策。

89、生意远比想象的火爆。在乡间小路,在“迷途武阳”,在刘基故居,在武阳书院,在荷花深处,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他们全是说着不同口音的外地人,有瑞安的,温州的,杭州的,上海的,还有来自外国的金发碧眼和“黑脸白齿”。在荷道踯躅之际,遇见了一个明眸皓齿的绿衣女子。她是宁波人,很天真,她问我,这荷花是当年刘基亲自种植的吗?我朗声告诉她,是的是的,这些荷花的祖宗与刘基同龄,因为刘基特别喜欢莲。

90、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他们居住,宠信备至。 接下来就是刘伯温的谋士岁月,也是被神化的岁月。他在明朝建立中到底应占有多少功绩,世人一直争论不休。朱元璋称帝后,有一次在给刘基的诏书中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这些功绩,看来是朱元璋也认定的。

91、父亲刘爚,字如晦,曾官遂昌县学教谕。像许多士人一样,刘基知道科举是他通往成功的惟一途径,因此,他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尤其精通《春秋》。十四岁时,刘基成为处州路学的一名学生,迈出了漫长科举路的第一步。他的聪明很快在学习中得到展现。据说,人们很少见他执经诵读,而“默识无遗”,“习举业,为文有奇气”。

92、在与李善长有过几次公开的争论后,刘伯温以丧妻之名请求告辞还乡。这本来是可以求得善终之事,然而刘伯温虽然被朱元璋比作自己的张良,比起明哲保身的张良,还是相差甚远。 张良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