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57句)

2023-11-08 09:15:10 59 0

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

1、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2、  韩愈到任潮州时,正逢潮州大雨成灾,洪水泛滥,田园一片白茫茫。他到城外巡视,只见北面山洪汹涌而来,于是他骑着马,走到城北,先看了水势,又看了地形,便吩咐随从张千和李万紧随他的马后,凡马走过的地方都插上竹竿,作为堤线的标志。韩愈插好了堤线,就通知百姓,按着竿标筑堤。百姓听了十分高兴,纷纷赶来,岂料一到城北,就见那些插了竹竿的地方已拱出了一条山脉,堵住了北来的洪水。从此,这里不再患水灾了。百姓纷纷传说:“韩文公过马牵山。”这座山,后来就叫“竹竿山”。

3、1937年授少将衔,抗战爆发后,任第48军176师师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晋中将衔,任第20集团军48军副军长,参加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1943年任第26集团军副总司令,1948年在豫东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获,后曾任广州市政协常委。

4、  韩愈排佛的代表作是《论佛骨表》。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迎法门寺佛舍利入皇宫供养,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上了这通表,谏迎佛骨。结果当然很惨,虽保住了性命,却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作刺史。南下途中写了那首有名的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明心迹。 

5、徐钧: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6、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跟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的,是柳宗元。这个人,咱们下次讲。

8、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

9、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10、食之不能尽其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耶?不能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精神)供给,且把他们压抑在人下,如何能让他们发挥出千里马的才能?

11、祠堂的主功能之一就是学习。那个年代,来自全省甚至周边省份的各路考生都要来广州参加贡试选拔,别的家族即使是在广州城有住处,但是也没有区家这个方便,因为它的隔壁就是广东贡院,就像现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你家就在考场旁边,而别的学生需要租房子住酒店。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图就一目了然了。(韩愈最著名的代表作)。

12、雨果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13、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14、千古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区家祠堂的位置面向广东贡院,背靠着的就是广州百年历史上最权贵人士居住的地方——豪贤路,从黎遂球到刘永福,从汪精卫到朱执信等等都住在这里。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建造占面积如此大的一个祠堂,可见其实力的大小了。

16、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7、创作背景:此篇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相传唐朝有一个名叫颖的和尚,从印度来到中国,人们尊称他为颖师。颖师演奏古琴十分出名,他的古琴长八尺一寸,用质地优良的古桐木制成,音色非常优美。颖师弹琴的技艺精湛,演奏时有特别的韵味,而且曲目很丰富,远近知名。据说有一个生病的人,躲在床上,听到颖师弹琴的声音,顿然觉得已经病好了,坐了起来,不用再服药了。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慕名前来欣赏颖师弹琴,并把他听颖师弹琴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即这首《听颖师弹琴》。

18、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19、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20、为什么叫骈文呢?骈这个字本来的意思,就是两马并驾,后来引申出了并列、对偶的意思。这样,咱们就明白了,骈文里面,讲究的就是用对偶句,而且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所以,它就又有了个名字:四六文。

21、祠坐北向南,头门额曰:林石家塾,为清咸丰九年(1859年)已未科殿试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钦点探花李文田所书。

22、回复“真题”,可下载各大高校文学考研历年真题;

23、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

24、整首诗由近及远,写了春雨滋润万物的品性,整个皇城都弥漫着早春的气息,远比那烟柳飘飞的晚春更有味道!

25、雨果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良好的家境让雨果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很早就开始了文学创作,15岁的时候就在法兰西学士院诗歌大赛中获奖。1827年,25岁的雨果完成了诗剧《克伦威尔》,但是因为这个剧本不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没有办法上演。不过,雨果给这部作品写的序言,却成为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让雨果成为了这个流派的领袖人物。后来,雨果成为了上议院的议员,还被封为了伯爵,但真正让他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的,还是他的文学作品。

26、《韩愈文集》的古本,以南宋魏怀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为最善;廖莹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遗文》(明徐氏东雅堂翻刻)最为通行。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另外,为韩集作校勘或补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陈景云、王元启、沈钦韩、方成和今人徐震。

27、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

28、建国后任柳州市市长等职位,1984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29、1952年到1955年任广东省监察厅主任。

30、创作背景: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31、自古以来,一篇文章之中能够选出如此大量的历代流传的成语,此文之外,恐不多见。韩愈文章之所以传诵不绝,之所以为一代所师法,历代之典范,其造语之精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辞章造诣,在他前后,很少有人企及。

32、沈德潜:①昌黎豪杰自命,欲以学间才力跨越李、杜之上,然恢张处多,变化处少,力有涂而巧不足也。独四言大篇,如《元和圣德》《平淮西碑》之类,义山所谓句奇语重、点窜涂改者,虽司马长卿亦当敛手。 (98)  ②善使才音当留其不尽,昌黎诗不免好尽。要之,意归于正,规模宏阔,骨格整顿,原本雅颂,而不规规于风人也。品为大家,谁曰不宜? (99) 

33、等到归返时韩愈还专撰文送与之,从弟弘亦同游韩门,有赠南归诗,俱见通志。唐·长庆四年(824年),区册被荐征至京师,试《金台赋》,授史馆纂修,后辞职乞归,教授乡里,以惠后学。

34、柳宗元,字厚,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35、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36、这是韩愈笔下的柳宗元,更是韩愈心中的柳宗元。

37、梦事中所讲的“丹篆”即为道教咒符之文,常以丹砂书之,笔画呈云迥篆书。韩愈明确反对佛教信仰,但颇信道教丹药。至于道教的符咒之文,实际上并无兴趣。对于韩愈梦中会出现“丹篆”,可理解为两点:第一就是韩愈对文学的追求所产生的梦魇,他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书法,笔势特别,所以便在梦中以人们常见的“丹篆”显示了出来;第二可能就是在暗喻韩愈等人所提倡的“古文”意趣,“丹篆”正是根据秦汉古文字大篆小篆之形演化而来的。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其行为思想皆可影响其睡梦中的境况,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38、韩愈文章的再一个特点是不仅真率大胆,而且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材,便往往愤激不平,别具风概。例如《杂说》对于人材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材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云云,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韩愈自己是屡试而不得志于有司的,所以对于文中的董邵南“不得志于有司”,便感同身受,无限叹惋。悲歌慷慨,发自肺腑。

39、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世人画韩愈像,脸小且美髯,戴纱帽。这其实是南唐的韩熙载,在北宋时还有当时所画的韩熙载像保存,题词非常明确。韩熙载谥号文靖,江南人称之为韩文公,因此世人便误以为是韩愈。韩愈身体肥胖而少胡须。此后,韩愈配享孔子,各州县孔庙所画的都是韩熙载。后世无法辨别,便一直认为韩熙载的画像为韩愈。

40、  当然,《论佛骨表》千年来受人追捧,也还是有其道理的。《表》中说“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生业”,指出了百姓对佛教狂热,会影响“生业”,对社会经济带来影响。又,“焚顶燃指,解衣散钱……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伤风败俗”。中国古代孝道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当时,有一些信佛者为了表达虔诚,采用了类似自残的行为,韩愈看到崇佛对民风习俗的影响。以上两点从儒家观点是可以明显得出的。其实,《表》中一再提迎佛骨对“百姓”“老少”“士庶”的“惑众”影响,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隐忧,那就是佛教僧团严整的道风,本身就有一种组织群众的作用。从南北朝起,北方大量造像,留下了许多会社供养的碑记,碑上所载会社不是一族一姓,甚至不是一个行业、一个村镇的人。会首是组织者,佛像是核心,寺庙就是集中聚会场所,因而在被认为是“一盘散沙”的古代农村,这是一支隐形的社会力量。隋朝初年不就有弥勒下生信仰者冲皇宫、门卫礼拜的旧事吗?韩愈等儒者对此所感,但又不能拿未成事实危言耸听,所以没有明提,只拣明显不合儒家道统的说。他一再劝诫皇帝不要给信佛热加温,包含了更多的感觉在内。《左迁至蓝关侄孙湘》的第三局“欲为圣明除弊事”,这个“弊”字内容很丰富。《论佛骨表》最为人称道的,是表文最后的表态:“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一片忠君之心,着实令人感佩。

41、  那么,韩愈就是一位彻底的反佛斗士了?非也。

42、区氏家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因此也名人辈出。

43、张戒:韩退之诗,爱憎相半。爱者以为虽杜子美亦不及,不爱者以为退之于诗本无所得。……退之诗大抵才气有余,故能擒能纵,颠倒崛奇,无施不可。放之则如长江大河,澜翻汹涌,滚滚不穷;收之则藏形匿影,乍出乍没,姿态横生,变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诗文字画,大抵从胸臆中出。……退之文章侍从,故其诗文有廊庙气。退之诗正可与太白为故,然二豪不并立,当屈退之第三。

44、闻道有先后,                           。

45、  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46、天街小雨润如酥,                      。

47、千古名句: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48、当然,他非常重视同张籍、白居易的感情,那首因白居易下雨泥泞未去,而寄给白居易的诗: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月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让人莞尔一笑。

49、广州人都知道有一个陈家祠,但是还有一个祠堂比陈家祠更牛更犀利:因为这个祠堂比陈家祠还古老,比陈家祠更核心,是广州市中心最大最古老的祠堂。

50、冉阿让是典型的被压迫、被剥削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作者通过他的遭遇撕下了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假面具。

51、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

52、韩愈也说到柳宗元会被“用事者”所“累”的原因。因为他年轻有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又因为他年少无畏,“谓功业可立就”。这两条正好符合“朝士有名而求速进”标准,而成为王叔文的“密结”对象。血气方刚、勇于为人的柳宗元,自也不满“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则更易为“借改革以营私”的“用事者”所用。韩愈写到柳宗元在被贬期间按照当地的风俗尽己所能施行惠民之政时,明白表示“子厚在台省时”不如日后为司马刺史能“自持其身”。

53、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54、胡仔:韩退之诗,山立霆碎,自成一法,然臂之樊候冠佩,微露粗疏。

55、滚滚历史长河,浪花朵朵,精彩纷呈。描写晚春的诗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纯真稚态,寓意憨憨,跃然纸上。

56、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