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尔德是哪国人(76句)

2023-08-21 09:19:39 59 0

王尔德是哪国人

1、——卡里尔·纪伯伦:《先知》第四章(冰心译)

2、那么,贵族自己把自己描绘成像植物一样。植物的欲望比较少、很节制、不像动物一样吃得多——胖。他们以所有的方式去贬低资产阶级。但是我们知道这种话语方式并不见得每一个贵族都是很苗条或者很瘦,也不见得每一个资产阶级都是很胖的。但话语地不断重复会造成阶级的话语判断。(王尔德是哪国人)。

3、思想性和感官性的区别……我想说的是,你首先知道吃喝玩乐意味着什么,你吃一顿三文鱼,首先肯定知道三文鱼大概是什么味道,想要听周杰伦的歌,肯定知道这歌是什么样的。但是因为你对尼采缺乏这种层面的深入了解,才会想读尼采。这就有一些不同了,你甚至不知道尼采到底会给你带来什么。你面对未知的东西,是缺乏先在认识,因此审美的愉悦恰恰在这里萌生,里面有“惊喜”。你想在精神思想活动中获得的东西,其实永远是你目前还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思考过的。所以耿老师说的很对,里面有一种认知的成分,它不光是认知的一种模式和程序,比如说通过审美的方式教你怎么样接收新鲜的知识;它还能实实在在给你带来陌生的思想、陌生的思维、陌生的人的直接显现。当这样的人格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觉得有趣,这时候对于人性的理解就丰富了起来,读《战争与和平》《红楼梦》,就会懂得所谓的“世事练达皆文章”。换句话说,文章练达皆世事,读完之后你作为人对人性的理解,那种知识会加深很多。这可能就是它和一般意义上的日常感性体验不同的地方。你要去读尼采,肯定因为你对他不了解,不了解怎么办呢?不了解就多多了解,看多了自然就懂了。

4、因为在泰坦尼克的时代,阶层的意识是非常强的。泰坦尼克有头等舱、二等舱、还有三等舱。统舱不同的分布,实际上有象征作用。

5、(3)奥斯卡·王尔德的父亲威廉·王尔德(1815-1876)是一位著名眼科和耳科医生,在人类学、民谣等研究领域也有建树。1864年受封爵士。同年,其妻女诗人珍妮·王尔德写信给他的一位女病人玛丽·特拉维斯的父亲,指责玛丽骚扰威廉和她本人。玛丽起诉珍妮诽谤,在法庭上其律师又指责威廉曾用氯仿将玛丽麻醉后强奸。法庭最后判决珍妮诽谤罪成立,承担诉讼费用但仅给予玛丽象征性的赔偿金。此事成为轰动一时的丑闻,对威廉·王尔德打击很大,让他从此一蹶不振。

6、在那过程中你非常能够体验到在创作过程中的种种举步维艰。所以我设想王尔德在那个时代,其实他一生收入并不是很稳定,有时候高,有时候低,高的时候就花了,低的时候就要想其它的办法。希望能够通过演讲让自己的东西卖出去,更好地实现价值。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别。刚才冯老师谈到你的艺术是为谁服务的问题,还涉及到一点就是你的艺术是由谁赞助的。曾经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艺术家的艺术往往是贵族赞助,或者是被宫廷养起来的情况。王尔德的时代,莫里斯、伯恩琼斯他们很多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大众本身赞助了他们的艺术,当然这几个人家产本来也不差,王尔德父亲是医生,母亲也是文化人,莫里斯也有祖产,也不差。但是后期更主要的收入,包括莫里斯公司,王尔德的戏剧,惠斯勒把装置艺术做成展览,更重要的是大众来养他们,大众来投钱、投票。在这过程中谁被淘汰,谁不被淘汰,有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准绳,这就是后来艺术史、文学史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经典到底是谁给予的权利?是被谁册封的经典呢?还是被大众票选出来的经典呢?还是时间沉淀出来的经典呢?我们今天来看王尔德的文章,他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情况,他在中国的接受史,开始肯定是精英引入进来的,是由周氏兄弟在日本的时候翻译过来的,说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谈到的痛苦、解放的问题,是一个值得中国公众来看的书。后来有很多的文学家把他的东西翻过来,改编、上演。现在大众文化时代,大众同样选择了王尔德的箴言,选择接受他,甚至改编他,而且就他的箴言自己去做短视频,促进他的传播等等类似的效果。我之前做了这样的观察,在很多视频网站上,王尔德的箴言能引起弹幕最疯狂的是这样一条,但后来我没有考究到王尔德这句话它出自哪里。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年轻时以为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现在经历了半生我发现的确如此。”这句话在网络上非常火爆。后来我想它是为什么呢?其实有时候就是大家能够借他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坎坷、块垒,起到了这样一种类似的效果,所以这样的票选当然还会不断地持续下去,这本书也加入到了这样的票选之中。

7、如今再细细看来,这个边儿不仅挨上了,而且还挨得十分紧密。实际上,粗略统计下,《新青年》中文学翻译篇目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王尔德却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更是唯一得到如此隆重推介的英国作家。薛琪瑛女士译的《意中人》(今译《理想丈夫》),分别连载于《新青年》(当时名为《青年杂志》)第一卷的第六号和第二卷第二号上,紧接着又在第二卷的第三号上连载了陈嘏译的《弗洛连斯》(今译作《佛罗伦萨的悲剧》),以及沈性仁译的《遗扇记》(今译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当时因洪深改编为《少奶奶的扇子》上演获成功而为人所熟知),连载于《新青年》第五卷的第六号和第六卷的第三号上。应该说,除了易卜生外,王尔德是获得译介第二多的外国作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所表现出来的对个性解放的尊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精神,与“新青年”团体的建设新文化、改造旧社会理念有着极为紧密的契合关系,因此不难理解易卜生在《新青年》上获得“专号”的殊荣了,而王尔德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青睐呢?

8、我们一个老师开学典礼跟同学说:“请做好自己。”同学们下来就说老师要我们“做自己”。拜托,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吗?显然不是。“做自己”和“做好自己”,王尔德想说的是“做好自己”。所以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层面,现代人也得做好自己,得有些许精致的趣味。有人会说这是中产阶级的想象,没错,但是中产阶级想象也好,或者说是一种矫揉造作也好,或者说是一种对所谓本真质朴生活的一种不切实际的批判或者扬弃也好,不管怎么说,它里面包含了某种可取之处,包含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些根本驱动力。而我们今天恰恰缺的是这个东西。大家都太容易满足,满足于自己的“小确幸”。因此,王尔德那代人强调工艺美术,强调这样一种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实一开始的本意就是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理解日常生活的标准,而不是日常生活本身就很美了。我觉得他的本意就是这样的。

9、更重要的是,王尔德的政治见解几乎是毫无缝隙地和新文化派后来的政治理想贴合在一起,这主要体现在王尔德那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其中,王尔德这段话既表达了他的政治主张,也充分体现了他的个人风格:“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随便用哪个名字来称呼它,这种主义化私有财产为公共财富,用共同经营来取代竞争,从而使社会回复到一种属于完全健康的有机体的良好状态中去,并保障了每个社会成员的福利。实际上,它将会为生活带来稳定的基础和适宜的环境。但是要想让生活得到尽善尽美的充分发展,还需要更多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个人主义。”从这句话,再回头看新文化派当年的思想主张,二者如出一辙。无论是从社会启蒙还是个性解放角度来看,王尔德此番言论都足以令他成为当时的新文化阵营最适合的代言人。(王尔德是哪国人)。

10、甚至美国的音乐和电影一直影响到了欧洲,影响到了英国。披头士演唱用的嗓音首先是利物浦的工人阶级的嗓音,其次又把自己的嗓音换成美式发音。他们去美国的时候,风靡当时整个美国。不仅是他们,还有很多,他们突然发现包括当时的意大利的很多歌曲,大家都是用美式英语来唱。

11、当时在美国人心中同样是这种结构,这样才可以解释泰坦尼克上的那么多美国的富翁,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会成群结队地去英国、去欧洲大陆去朝拜。我们叫文化朝圣,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心态。

12、有种偏见,福建人说话f、h不分,所以谣传清末福建人林纾,将Holmes翻译成了“福尔摩斯”。正宗闽南人林语堂告诉你,这真的只是偏见。

13、在王尔德的男伴中,波西带给他的欢愉和痛苦都是最多的,王尔德几乎因为他而失去了一切,因为波西,他被投入牢狱,承受了身败名裂、声名扫地、妻离子散、母亲去世等锥心之痛,由此也认清了波西的粗鄙、愚蠢、轻浮、浅薄、乖张与庸俗,在《自深深处》中,王尔德曾经多次辗转呓语对波西难以割舍的爱,在他控诉波西的自私、浮浅和带给他的灾难时,也不免承认“一想到自己心中那曾经盛着爱的地方,就要永远让憎恨和苦涩、轻蔑和屈辱所占据,我就会感到深深的悲哀。”但是很戏剧性的,在他出狱后,在妻子和波西之间,他还是选择了波西。就像毛姆的《面纱》中女主角的喃喃自语:“我知道你既冷酷又无情,我知道你自私,自私得难以言表。我也知道你胆小如鼠,我知道你说谎成性,善于欺骗。我知道你极其卑劣,为人不齿。但悲惨的是……悲惨的是我仍然全身心地爱你。”

14、此刻两人正以低于步速两倍的速度行进在前往伯纳瓦尔-勒格兰德的路途上。梅森热切地说:“我已经等不及要给他看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诗人角里那块纪念他的彩色玻璃了!”梅森侧过手腕亮出自己的全息手表,表盘漆黑一片,毫无内容。当然,这是在1897年,没有云可供连接——附近仅有的云是那些庞大低垂、移动迟缓的灰色水汽层——不过手表上装载了大量的图片,用来吸引王尔德。

15、我中国国民,正与诸君形同,不仅为吾人本身,且更为人类全体,希望有一较佳之世界,实则必须有此较佳之世界。

16、 “抱歉,没有。最近我房间里只有很少几本书。”

17、1943年2月18日美国国会上的那场演讲会告诉你,她不仅拥有一流的英文演讲水平,更有征服人心的魄力,美国朝野为之轰动。

18、“请见谅,”沙玛继续说道,“不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那块彩色玻璃上清楚地写明了王尔德去世的年份——从现在算起,只剩三年了。”

19、Lin : No,Iamquiteserious…Menciuslongagosaidthatallmenarecreatedequalandanymaniscapableofdevelopmenttothemoralstatureofthesaintemperors. 

20、所谓“达,则兼济天下”,林语堂不满足自己英语好,1928至1929年,林语堂编写了三本适合中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是上海开明书社初版,所以称为《开明英文读本》,并且请来了丰子恺配画。

21、读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些才女们从小时候就开始学英语了,真的是从娃娃抓起。

22、我们知道国家四种权势的分配,但是,美国独立以后,自身的文化是没有独立的。英国国内关于阶级和品位的区分,马上就变为国与国之间的区分。比如美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国家,英国代表了贵族文化,美国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也就是说没有文化。

23、大部分译作都是英译汉,她的第一部英汉翻译作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1931年)。

24、王尔德同性恋入狱的事儿人尽皆知了,都是柏拉图惹的祸。年长者(智慧)与年少者(青春)的爱,罗马之后,先是在文艺复兴的佛罗伦萨风行了一阵,近代又被西方的唯美主义者争相效仿。在这一点上,王尔德是受害者也是胜利者。二年的牢狱之灾把一个风度翩翩的狂妄美青年压抑成了身材走样性格乖张的大叔;而他的胜利则在于,如同受虐的圣塞巴斯蒂安成为艺术中最完美的象征(托马斯·曼语),奥斯卡·王尔德也同样攀上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略过他那些精彩的戏剧与美学评论不提,他的一生就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一个世纪以来,王尔德所有相关一切都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艺小青年的疯狂追捧。

25、那么,乡村代表着贵族的生活方式。乡村就会是有利于人健康或者道德的地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英国的资产阶级在1842年以后也获得选举权。那么英国的资产阶级逐渐地从贵族手上获得了经济霸权、政治霸权。

26、林语堂13岁时,入厦门寻源书院,以英文为主要书面和口语学习课程。

27、所以说,在最早的英国主要是有两个传统的阶层,一个是贵族,另一个是农民。但是,随着工业革命在城市里出现了中产阶级(法国叫资产阶级,英国一般说中产阶级)在当时的意义上是同一个阶层的不同叫法。那么,城市的资产阶级或者说中产阶级,逐渐地将贵族的经济的霸权,然后紧接着政治的霸权就慢慢从乡村分布到城市里。

28、“我很抱歉。我叫大卫·梅森,我的同事是拉吉特·沙玛博士。我们来自牛津大学。我是基督堂学院的思想史教授,沙玛博士是——”

29、王尔德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他贬低美国的程度和美国人觉得他的话是正确的程度是相同的。甚至,王尔德坐火车去达拉斯,他在站台上看见达拉斯的妓女们排着一排举着向日葵来欢迎他。他到工人阶级的社区去进行演讲都是掌声雷动。为什么那个时候美国人会认为对美国的贬低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很强烈的欧洲的中心情结,文化的中心是在欧洲。

30、“好吧,如果他是个傻子,那我就扎他一记失忆镖,最好是他坐着的时候。那样他就不会记得我们了。而他那部最伟大的杰作将永远也写不出来。但我们几乎能肯定,这种事不会发生。”

31、(4)“我生命中有两个重大转折点,一是我父亲送我去牛津,一是社会将我送进监狱”——《自深深处》

32、里面很多文章,今天读来,依然很有味道,比如林语堂翻译的这首小诗。

33、《泰坦尼克号》里有很多美国人,而且有很多是美国的暴发户。比如当时钢铁大王这一类人。但是,为什么在这艘船上有那么多美国的富翁?实际上不止这艘船,在当时大西洋两岸有很多这种船。其中比较著名的还有奥林匹亚号,跟泰坦尼克号是同款船。

34、在他入狱后写给波西的书信《自深深处》中提到他曾有过几次自杀的冲动和计划,他写他“坐在自己灿烂生活的废墟中,痛苦使我肝胆俱裂,恐惧使我不知所措,疼痛又使我眼冒金星。”

35、首先是网络小说跟经典阅读的感觉,我的基本解法是都读,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自然被这个时代塑造成这样子。小时候家里也买少儿文学名著,有的看懂,有的看不懂,但是同时会觉得有的看不懂,会觉得连环画《三国演义》很好看,稍微长大一点就金庸、古龙很好看,再慢慢觉得地《鬼吹灯》很好看,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都是一起在读,在对经典阅读中也没有一开始都觉得很有意思,一开始只是觉得某些作家有意思,比如一直觉得鲁迅有意思,但是我很长时间内并不是很能懂周作人、梁实秋在写什么,因为鲁迅有老师讲,可能就更好理解。国外的像海明威会觉得比较简单,很快就能击中我,但是其他的作家并没有,是慢慢地后来学了文学史才觉得这里边隐藏了这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没关系,就是可以一起读,在经典里选择一些暂时可以读的,我现在也不敢说或者甚至永远也不敢说、不能说所有经典我都能看出它的好来,哪怕上了一辈子中文系,我可能还面对一个名著昏昏欲睡,这样的时刻还会存在,毕竟时代有不同了。

36、Andthatisabout2500yearsago.Menciusfurthersaidthatinastate,thepeoplearethemostimportantfactorandthekingistheleastimportant…MenciusisasmodernasThomasJefferson. 

37、但对于我来说,唯美主义或者说王尔德这样一个研究在国内应该是进一步推进的,它的重要性远远被低估了。我们以前经常把“唯美”跟“颓废”联系在一起,认为它是反现实主义的,因此它就存在资产阶级的颓废消极趣味,就应该被批判。但是即便它应该在某些地方被批判,但是回头来想想当中蕴含的某种智慧,这个层面是不是应该得到重视呢?从《快乐王子》《莎乐美》读不出这样的智慧的时候,你应该看看王尔德自己的理论化的写作,尽管他没有那么“理论”,也是在进行一种文学创作。甚至我会觉得,《谎言的衰落》会不会也是一个谎言呢?我期待以后有更多学界的人多来讨论王尔德,讨论王尔德的同道人莫里斯,讨论一下瓦尔特·佩特,讨论一下前拉斐尔派,讨论这样一些语境和交谊。

38、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我觉得箴言现在可以流行,它脱不开一个点就是一定多少要有些浅显,字面上能够直接把握和捕捉到,不要有很多的生僻字,一定是跟大家的日常体验构成直接的关系,在王尔德是这样。王尔德在网上被广泛传播的一些,很少有他的艺术理论类的箴言。其实他艺术理论类的箴言非常多,比如这本书第一篇是给《道林·格雷画像》的序言,后边还有很多,是艺术类的箴言,流行度反而很低,反而是他吐槽爱情、婚姻,人活着没有什么意思,金钱这些东西流传很多,大家是属于自带语境。那个事情哪怕说它不是王尔德说的,是邓老师说的,应该也会火,应该有类似的特点。尼采的特点是有些区别,尼采流行的很多箴言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德国哲学背景,当然有的并不需要,比如“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大家好像觉得比较好理解,起舞就是生活不去活得尽兴那种感觉,但有些尼采的话读起来不是那么好懂,而你读的是收录起来的尼采箴言选本的读本,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语境。这我很同意你的看法,生活语境足够的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学术语境,比如说最起码叔本华讲的什么,或者尼采那个时代为什么宗教信仰开始有点动摇了,人们生活感觉幻灭感,虚无主义开始盛行于欧洲,这些东西有初步的了解就更好理解,因为尼采还是用很多的术语的,虽然也非常地精彩,甚至有些比王尔德还要精彩,但是里边的东西,比如超人、陌人、比如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还是要有一点点哲学史背景才能更好理解。

39、那么,在英国或者欧洲的传统社会基本上是水平流动。阶层之间的流动会形成比较固化的阶层意识,同时又会使大家的阶级意识变得高度敏感。

40、马路在雾气沉沉的原野间延伸得要比2050年那会儿更远,毕竟此时白垩悬崖的沉降还不像2050年那么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炸弹更不用说,一颗都还没爆炸呢。

41、她也挺喜欢英语的,经常一个人演莎翁的话剧玩,一会演哈姆雷特,一会演克劳迪,大段大段背诵莎翁的英文剧本,简直是文科生里的Sheldon,接近母语者的英文水平。

42、冯老师说可以补充跟王尔德周边有关重要的一些名字,确实如此,正是在那个时期有王尔德这些人,那些画家,装饰艺术家,以及罗斯金这样的大学教授,包括佩特这样的美学史论家,他们整体上构成了一个充分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之上,后边才有20世纪到现在比较热衷于理论或者曾经非常火热的理论,比如英国的新批评、英美的分析哲学、分析美学等等,他们在英美体系里是有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的。

43、“呀!幸福倒靠着这些区区小东西!古圣贤书我已读完,哲学的玄秘我已彻悟,然而因为求一朵红玫瑰不得,我的生活便这样难堪。”

44、《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盖茨比实际上就是一个私酒商,他是一个浪漫的人物,但是实际上他的身份是一个私酒贩子。美国出现的科技——电影。好莱坞的电影作为文化工业,原来是受到很多人的批判的,受到欧洲的批判。

45、Man’smettleistestedbothinadversityandinsuccess.Twiceistrueofthesoulofanation.

46、最有意思的是泰坦尼克里面会成群结队地去寻找没落贵族家的女儿,因为娶贵族家的女儿你就有了贵族的封号,这些会提升在美国社会的地位。所以在《泰坦尼克号》里面的那些人在欧洲是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就可以想到在1912年的时候,为什么美国那个时候经济上在欧洲已经没有一个国家能赶过它,它为什么还会处于这种文化自卑的状态。

47、当然,你有你的幻想,说实在是生活在这些幻想中。透过那游移的薄雾、有色的薄纱,一切全看走样了。我记得很清楚,你以为一心一意与我相伴,将你的家庭和家庭生活置之度外,便证明了你对我美妙的欣赏和深厚的情谊。在你看来无疑是如此。但是追忆当时,与我相伴便是奢侈,便是高雅生活,便是无限的欢娱、不尽的金钱。

48、第二个方面是我不是清华的学生,现在算是清华的员工。之前在清华做保安,比较机械的劳作中,一方面确实有时候很累,但是闲暇下来觉得到书店放松很好,现在闲暇时间多一点,有时候就看小说,就比较僵化,确实有无意地改变自己的冲动,怎么样才能在二者之间比较机械的劳作和自己业余生活中有稳定的平衡。

49、后来,林徽因因为惊人的才华和对各方面知识的兴趣,先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读书…

50、在中国独自与日本艰苦作战多年后,1943年,宋美龄前往美国求援,先后在美国国会、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发表了四场演讲。十来岁就前往美国读书的宋美龄,以漂亮流畅的英文、无与伦比的风度,震撼了当时的美国。

51、天气恶劣的另一项好处:奥斯卡·王尔德在这样的日子该会待在室内。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成为他的失踪之日;也是这位广受喜爱的作家的得救之日——从雷丁监狱那两年的可怕牢狱生活给他带来的巨大痛苦中获救。

52、我就着冯老师的接着讲,正好冯老师刚才提到乌托邦的观点,因为每位艺术家其实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冲动,就是在尘世间怎么样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符号构成的第三世界。就乡村的问题我特别想说的一点是很多的浪漫派或者王尔德是反浪漫派的,最后都对会手工艺,就是亲自去操持一件事情,带有特别强烈的向往和渴望。但是那个东西它真的是一个乌托邦吗?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朋友们自己想想那里当然可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你也可以看朝阳、看夕阳、看正午的太阳,什么都可以看。但是那里也存在着瞒和骗、欺诈、酱缸文化,人们假设它代表前现代的那种识字率低的情况,它有乌托邦的感觉吗?所以我也在想莫里斯、王尔德他们所设想的乌托邦是什么样的呢?是一切都被打点好的,在那里每个人道德都极致完善的,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有足够高度的意识能够把自己的手工艺行为和自己体内赋予他的符号认同相连起来的过程,还是说这样的地方并不存在。

53、晚年,她还与老伴吴文藻先生一起参加了《世界史》和《世界史纲》的翻译工作。

54、梅森和沙玛听到的话是:“先生,‘獭’出去遛弯儿了。”然后那个女人惊呼起来,“怎么回事?我听‘叨’自己在‘涌’滑稽的口音说英语。你们在马车里面藏‘嘞’个唱机之类的玩意吗?”

55、我这里有一个学术史意义上的说法。西方注重大众的维度并且进行公众性写作的知识人,从启蒙时代开始就已经有很多,但是他们当时理解的大众,是指实力派的大众。我们要先明确,大众不是铁板一块,也分“实力派”和“非实力派”。实力派的大众今天也有,比如一些企业家、政府官员,社会名流,这叫实力派,用社会学家的话说,也就是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的人。这样的人有很多在启蒙时代就已经被启蒙知识分子给盯上了,主动“PUA”他们,给他们讲启蒙哲学。启蒙时期的知识人喜欢在沙龙中编段子讲给富人、贵族听,听完之后这些实力派很开心,就赏赐一座庄园,或者买了你的所有书,满世界进行推广。那个时候的人就已经意识到这点——有实力才有文化影响力,只是那时的实力不在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大众手里,所以他们不会讨好我们今天理解的大众,他们讨好的是实力派。

56、但是挑战的方式是虚力,不像军事、经济那样讲究硬的实力,是软的、虚的、像盐入水的感觉。而不是通过非常强力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个人、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所熟知的群体,用你的手去描绘每一片现在还陌生没有名字的山川。

57、她是一位药商的女儿,还是小时候跟兄弟俩讲《小红帽》故事的玩伴。威廉和亨丽埃特共有四个孩子,但一个幼年夭折。

58、“到哪儿人们都认得出我来,”王尔德振作精神,以备万一遭受攻击,“就我干的蠢事传扬所及,谁都对我的生平了如指掌。”

59、“不可思议——我完全没看到你那儿有放映机,也没看到你刚才呼唤的那个东西,叫什么来着……”

60、对林徽因的客观评价里,除了她的才华和美貌,更令人赞叹的还有她精湛的英语,甚至连费正清都感到赞叹!

61、张爱玲五六岁时,家里就请了英国人教英语,随后她去了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圣母玛利亚女校。

62、杨绛读的是东吴大学,当年林语堂就是在东吴教书,这学校可谓是大师辈出。

63、如果真的像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那样,亡灵节的那一天已故之人的魂灵能够返回人间,那么作为中转站的拉雪兹神父公墓一定热闹非凡。毕竟这里可是歇息着钢琴天才肖邦、法国喜剧作家莫里哀、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美国舞蹈家邓肯和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才等各界名家的地方啊。不过说起这关于幽灵的传说,也在这里有一席之地的英国作家王尔德在他的《坎特维尔的幽灵》中描绘了一个与幽灵和谐共处的家庭,用一种诙谐滑稽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另类的“鬼故事”。《坎特维尔的幽灵》发行于1891年,此时王尔德正意气风发,行文轻松自在,带着他一贯的毒舌风格,如果在上流社会的交际舞会中见到这位英俊而幽默的男人,很难说有谁能不爱上他,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雪兹神父公墓里的王尔德雕像上总是会有热情游客送上的唇印了。这时生活还未对他现出未来的苦难与獠牙。也正是这一年,他结识了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也就是为后世所熟知的“王尔德的情人”,波西。

64、我曾把自己的生命给了你,然而为了满足一己私欲,那人情人性中最低下最可鄙的欲望——仇恨、虚荣还有贪婪——你把它丢弃了。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你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为了我自己的缘故,我别无选择,唯有爱你。我知道,假如让自己恨你的话,那在“活着”这一片我过去要、现在仍然在跋涉的沙漠之中,每一块岩石都将失去它的荫影,每一株棕榈都会枯萎,每一眼清泉都将从源头变为毒水。你现在是不是开始明白一些了?你的想象力是不是在从它那漫长的昏睡中苏醒过来?你已经知道恨是什么个样子了。你是不是也开始悟出爱是什么个样子,爱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你要学还不太晚,虽然为了教你,我可能非得这么坐牢不可。

65、从头说起,美国怎么会从那个时候如此自卑的文化心态到90年代“文化霸权”的地位?美国最初是英国在美洲的13个殖民地,那个时候英国人谈起美国人叫美洲人。

66、17岁时,前往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是中国首座全英文授课的大学,培养出了顾维钧、宋子文、邹韬奋、贝聿铭、张爱玲、周有光等一大批声明显赫的学生。

67、1952年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停办,院系分别并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

68、Youmayhousetheirbodiesbutnottheirsouls,

69、“即便是的话,我们要办的葬礼也不是你的。”梅森向王尔德保证,“恰恰相反!王尔德先生,这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70、Andthoughtheyarewithyouyettheybelongnottoyou.

71、我身受铁窗之苦已经快两年了。在我心性深处升起狂乱的绝望,哀绝的情状不忍卒睹:无力的暴怒、苦涩的鄙夷、欲哭无泪的爱上、欲唤无声的苦痛、欲说无言的悲怆。人间苦情我一一尝遍了,我比华兹华斯本人更能理解他诗句的意思:

72、除此之外,拉雪兹还是挺有气质的。其实欧洲的墓地都挺有气质,一排排缺胳膊少腿的天使像,空洞洞的眼睛里往外直冒青苔。如果是春夏,则遍地野花,因为有尸体做肥料而长得格外茁壮。英国的墓地多狐狸,法国墓地则多见黑猫。见了人也不怕,就那么冷静地看着你,黄眼睛一闪一闪的,很灵异。

73、在那个年代里,中国留学生九牛一毛,林徽因在完全西式生活的熏陶下英语水平可见一斑…

74、电影是1997年拍的。美国在1997年是各方面霸权处于非常辉煌的时候。那么,这部电影是把1997年的美国的意识投射到1912泰坦尼克的事件里。但是在泰坦尼克时代跟1997年是不一样的。

75、thatHisarrowsmaygoswiftandfar.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