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读(30句)

2024-05-27 09:08:07 59 0

舆论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当个人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画像”的时候,殊不知这只是他们心中那个“应该”的事实,而不是“实际”的事实。由此,个人身上会存在两个自己——私人的自我和公共的自我。即别人认为我是什么样的和我实际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会以这种方式去认识别人,这一过程就会形成“刻板印象”

2、再说一下我认为的这本书的不完美之处,或者说作者被自己的成见系统给保护起来的看法。他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专家和标准我认为这是难以界定和实施的,更何况有着更多缺点的“情报机构”。

3、3, 从而孤立事件能够很轻易地成为一个允许舆论置喙的现代公共话题。

4、作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杜威与李普曼确有分歧。他认为李普曼关于舆论的看法“可能是目前用文字表达的对民主制最有力的起诉。”首先,李普曼否定公众的理性,认为公众是消极被动的,而杜威肯定了民众的积极作用,认为民众是社会有效运作的活跃因素;其次,李普曼并不看好新闻能够带动民主,真正体现民意。因为新闻也不过是权力遮蔽下的产物,只能是拟态环境下的刻板印象呈现,并且新闻机构要生存,无法摆脱财团控制,也无法不以利润为导向,杜威则认为“各种公共群体,是人类互动的必然结果”,民主自由的环境,也是在这种信息交流和互动中产生的,他肯定了自由的舆论环境和新闻能够带来民主的可能性。最后,李普曼建议设立专业机构代表民意,而杜威则鼓励公众参与,只有在积极的参与中,才能开启民智。

5、对于自己信以为真的东西,我们几乎总能找到能够证明其为真的论据,或能找到其他如我们一般对其信以为真的人。一旦找到了足够的事实去支撑自己的预期,我们便很难对这一事实进行足够的反思和权衡。当我们一连遇到多个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我们便很难意识到或许他们不过是早餐时凑巧和我们读了同一张报纸而已。我们对某件事的真实性进行评估时,往往不具备抽取816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检验的能力。若一味根据自己主观臆断的因果联系来行事,那么我们在对体量庞大的事实信息进行处理时就一定会受到先入之见的干扰,我们在权衡事实的过程中亦无法科学地抽取样本用于分析。

6、键盘一响,黄金万两,极低的成本,带来极大的收益,反正世上好人多,网上坏人多,好事留在世上,坏事都去网上。

7、《公众舆论如何舆民之论——读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刘玲玲 《新闻世界》2011年

8、《公共舆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共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共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9、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上面这些。后面是对1922年一些社会政治问题的议论

10、比如在观看某人作品时,如果其呈现的内容和色彩不能立即迎合我们有关色彩的运用与表现的经验,我们会摇着头认为他没能再现我们认为熟悉的事物。人们会以头脑中已有的标准去看待现实,只接受这种方式描绘的外在形象,并为现实中所展现的理想模样而高兴。对于不符合的部分会觉得它不可理喻。

11、为更好地营造我院“好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院研究生会特开设“读书体会”专栏,鼓励广大同学表达自己读书而产生的感悟体会。以下是19级新闻与传播研究生谭家莉同学读李普曼先生的 《舆论》而产生的感想。

12、一是做了直播,二是在所谓“网曝”后又被“网暴”,苦苦澄清却没人愿意听。

13、直播行业是热点,大家都盯着,所有动作都会被放大。

14、 《史记·卷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

15、《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刘小燕  《国际新闻界》2002年

16、成就:拟态环境,刻板印象,注意到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17、这帮政客把持着舆论工具,颠倒黑白,造谣惑众。

18、(3)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形容人语音响亮,有如大钟的声音);声振林木(形容歌声的高亢清远,足以使林木摇动);声动梁尘(形容歌声洪亮动人)

19、不合规,是不可能的,现在直播的问题好像是太追求合规了,以至于观众们索然无味,还有人就希望直播出点事儿才好,实在没事儿就编点事儿,要不然流量怎么进他的口袋呢?

20、一种先入为主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与情感中的观念。

21、我们学习判断事物的依据就属于刻板印象,比如“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专家,他们在有限领域的专长容易助长我们的一个陋习,那就是使我们试图用刻板印象去理解一切;至于那些与刻板印象冲突的部分,则会遭到我们的认知的排斥,我们会对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比如,它设定了资本家、赞助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标准形象。

22、《调和“李杜之争”:一种社交化媒体时代的新闻观》

23、>>作品:《公共舆论》开创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传播学奠基之作。《政治序论》《自由与新闻》

24、刻板印象的世界不是迎合我们标准的世界,而是符合我们预期的世界。刻板印象会让我们只认识这个世界的一面而忽视另外一面,但是现实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当刻板印象不能再认识变化的客观实际的时候,那些曾经因为刻板印象被忽略的事实(盲点),就会突显出来,盲点就会由被关注的边缘走向矛盾中心。

25、在《真相》中,我们一直强调信源可信度,证据来源,证明材料可信度等问题。在这本书里给了一些原因,在听某人说话时,听者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添加自己没有听过的信息,因为他在听取信息时会试图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并在自己的意识之中按照意图对听到的信息进行重组,即使是亲临现场的人,看起来是在叙述事件原始始末,可实际上他讲的是经过自己改造后的版本,所以对事件的报道是事件认知者和事件本身相糅合的产物,如果是多手信源可信度就会大大降低,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会更少的掺杂自己意见。

26、今年真的太难了,各行各业都很难,直播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是越来越合规,所谓的负面新闻大多经不起推敲,另一方面是大家越来越喜欢看有人比我更倒霉更不堪……

27、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美国著名政论家、新闻记者、专栏作家。著有《舆论》、《自由与新闻》与《幻影公众》。此外,他还在1958年和1962年两度获普利策奖。

28、我的生活图景严重影响了我的认知,我在努力跟周遭的环境达成和谐的状态。先摘录一些精彩内容,留待以后继续研究。

29、《公众舆论》(美)沃尔特·李普曼 阎克文 江红译 PublicOpinion Walter Lippman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