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背景(55句)

2024-04-24 08:32:02 59 0

徐志摩再别康桥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孙仁歌,男,汉族,安徽寿县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淮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淮南师范学院文艺学科学人,教学名师,兼安徽大学研究生导师。

2、(5)王剑冰主编.百年百篇经典散文(C)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0

3、《再别康桥》以轻松清新的诗句表现依依不舍的惜别情致、怅惘和哀愁,着力于主观情绪与客观景物的交融,注重诗的形体结构的美和音乐的美,具有独到之处。

4、康桥周围好几家著名学府所散发、所凝聚的一种文化的信息和知识的力量是可以感觉到的,其本身就是一道迷人的人文景观,何况在康河一角还“坐镇着拜伦神采惊人的雕像”,如此信息知识丰满的绅士精神源头,又如何不让诗人为之倾倒继而销魂呢?那时的诗人获得了一种“单独”的空间,他才拥有了一种自由的审美视域以及视角,如此,康桥的文化精魂才进入并渗透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将这种“单独”称为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用现代人的说法,“单独”就是孤独。

5、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农村科技》栏目、科技部全国千县联播栏目《星火科技30分》创始人之一。

6、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桥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7、从吐字归音和语流音变的方法到语句表达通顺、流畅、精彩的方法,都将在本班教学中呈现。这是去除语言表达顽疾的健康之旅,也是从业余走向专业的破冰之旅。

8、对于一个有思考的人来说,孤独就显得格外重要,一个思想者唯有活到真正孤独的境界,他才有可能分享到一种物我融合、天人合一的至境,这也是审美理想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也正如诗人在文中所说:“那时我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康桥生活,同时我也慢慢的‘发现’了康桥,我不曾知道过更大的愉快。”(5)可以说,孤独就是一种宁静,也是一种自我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发现的契机,真正孤独所拥有的时间及空间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9、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

10、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之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寒夜》等,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相继获得“国际但丁文学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等。2003年巴金百岁诞辰之际,国务院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1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 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12、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

13、(6) 王剑冰主编.百年百篇经典散文(C)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4-

14、      显然,这种解读就给诗人及其《再别康桥》一诗对于文学以及后人的贡献与感动“注水了”,尽管我们并不排除诗人诗中的林徽因元素,但我们更要认可诗人魂落康桥的意义远远大于诗人情败康桥的意义。康桥对于一切富有审美情趣的人们永远都是诗的故乡和心的故乡,这个故乡绝不是因为诗人失去了一个女人才美丽起来的,而是因为诗人的孤独并拥有一个比海大比天高的自由空间才美丽起来的。

15、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6、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17、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

18、在1928年的时候,徐志摩故地重游,而11月6日在回国的途中,也就是中国的南海上,他写成了这首诗。这是他第3次欧游归国,而这首诗无疑是他的作品当中最为出名的一篇。

19、   《悦读时代》杂志是由炎黄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月刊,每月6日出版。以打造书香社会为主旨,报道阅读热点,推介新书、好书,并刊发优秀文学作品,为读者、作者打造一个互联网、传统媒体联动的全方位立体交流平台。

20、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21、"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22、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23、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爱平静爱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同年10月,朱自清写下这篇质朴感人的叙事抒情散文,记述了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抒发了自己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

24、一首仅有227个字的诗篇,朗诵好了不容易,更何况是名篇诗作呢?!   说好自有好的道理。当我们打开音频,随着音乐和楚楚吟诵的声音映入耳畔的时候,心弦就被感动轻轻地拨弄,拨弄得让你眼含热泪,似乎融入那个美好而不舍的情绪之中,深深地被朗诵者打动……   以前曾说过,好的朗诵不是声音美,也不是声调美,而是朗诵者带给你的感动。这感动来自诗篇的文字,更来自朗诵者的表达。如果楚楚的表达不是很好地让自己置入那个环境,不是用情感把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快慢、明暗、虚实准确地呈现,即便有这首名曲陪伴,也不会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不会激起感情的涟漪。   如果你是朗诵爱好者,就请你伴随这个音频,去细细地品味楚楚在朗诵时对每行诗句,以及每个字的处理吧!想必会有所启迪。

25、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被捕入狱,《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在狱中。其诗发表后引起轰动,艾青一举成名。抗日战争时期,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代表作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火把》等。1941年到延安,创作了《毛泽东》黎明的通知》等名篇。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后,沉默了21年。1978年重返诗坛,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其中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艾青在诗歌园地辛勤耕耘六十年,为新诗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他的诗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1985年,艾青荣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艾青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

26、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

27、(7)孙绍振.名作细作——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

28、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这节与第三节诗联系紧密:“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29、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 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30、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

31、传授区别播读与散文诗歌朗诵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掌握散文和诗歌朗诵的技巧秘籍,快速成为朗诵佼佼者。

32、徐志摩曾三次来到康桥,第一次是1921年1922年在这里学习,第二次1925年4月重游,归国后写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8月,写下了《再别康桥》。

33、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34、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35、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36、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7、      尽管诗也是一种感性的文体,但比起来散文与小说乃至戏剧,诗的主观色彩是最强烈的。正因为如此,诗才成为一种“迷宫”,因为人的主观世界有时就是一座“迷宫”,难以把握。豪泽尔就认为不必去克服自己的个性甚至某些偏见,并强调:“越主观,越有个性,他的艺术作品就可能越有艺术价值。”(1)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把诗人称之为一种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动的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独异性群体,这似乎也成了考量一个诗人心理元素的一种尺度,“一个成功的抒情诗人,他必定怀有一颗独一无二的心灵。”(2) 

38、诗人将自己比着水草,流露出与世无争,欲为安静,又要寻梦的复杂心态;又想把心中离别之情,心中的理想高歌,但在异国他乡,只好压在心中,悄悄的沉默在心中。

39、如果说“寻梦”可作为“诗人创作如同白日梦”加以解读,那么全诗首尾所告别的云和不带走的云,只是诗人抒情表意的一个载体,那云已经成为康桥心乡的一种象征,与其说是云,倒不如说就是那诗意的栖居之饰物,那诗意的栖居深深地挽留住了诗人的一颗受伤而又孤单的灵魂,既不可惊扰,却也不是想带走就能带走的。“轻轻的我走了”,却难以告别西天的云彩,美丽的“金柳”,“彩虹似的梦”,可歌而不歌、而只有选择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一组意象的捕捉,将一切景语都转换成了情语乃至诗语,从而构成了全诗的主体部分,这一主体部分通过写景抒情,也交代了康桥的诗意所在、魅力所在,是对轻来悄去之内涵实体的最好注释。

40、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41、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所以这节诗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4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43、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44、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4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46、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纠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结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

47、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8、注:私教一对一高级辅导每课时60分钟;同时,学员可任意参与李歌老师其他类型提高班的课程,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49、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富有传奇色彩。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他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1954年,“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老人与海》之中,以及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年老病痛的折磨,他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50、剑桥,也称康桥(Cambridge音译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桥。剑桥,与牛津一样,是座令人神往的传统大学城。剑桥同牛津一样,也有大学(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

51、所谓独一无就是有异于他人又优越于他人的一种心理结构体系。所以说作为一个优秀的抒情诗人,抒情意象达到了一种极致,诗语就变成了一种谜语。不仅黑格尔持这一观念,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也持这一观念,马拉美曾说:“诗永远应当是一个谜……,诗写出原是叫人一点一点地猜想。”(3) 故而诗歌又可谓是一种“猜想的艺术”。鉴于这种理论依据,我们仅仅从平面上过于注重外在的诗情画意去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有可能绕开了诗人灵魂的真实,进入不了诗人真正的情感世界,换一种说法,就是诗与思的世界。

52、《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写下的一篇散文名篇,记述的是1917年他在北大读书时的经历。写作的缘由作者在《背影》的文末已经有所交代,是因为父亲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父亲提到近日身体不好,恐怕大限将至,令作者心生感触,所以才挥笔写就。

53、这就是所谓的: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54、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注重形象思维,主张将真实的感情,通过丰富、独特具有诗人内在感受的艺术形象和创设诗的意境来抒发,以期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的离别愁绪,突出的感情是一个“别”字。诗歌重点写的“境”,则是康桥的康河。他敏锐的抓住“金柳”“青荇”“波光”“清泉”“彩虹”“星辉”的具体形象,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地勾勒出康河的景观。对“撑篙”的追忆,更是诗人在感到理想破灭后,伤感无奈的“寻梦”联想。诗作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为一体,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委婉含蓄的表露了离别愁绪,使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在语言上喜用迭字强化感情,营造了一个宁静、沉郁的别离气氛,定下了全篇感情的基调,产生了一种轻灵柔和和回环的音乐美感,朗诵时富有一种音节的节奏感、韵律感。把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失望、无奈的伤痛、孤寂、落寞的感情表现的更为真切、深切和动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