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尊师重道的名言(56句)

2023-07-08 15:38:49 59 0

关于尊师重道的名言

1、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一天,杨时和学友游酢,因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得正确答案,就一起去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就下起雪来了。赶到程颐家时,适逢程颐坐在火炉旁闭目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门外等候。

2、同学们首先热烈地讨论了关于“教师”的其他美称,“先生”、“园丁”、“春蚕”、“蜡烛”……

3、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4、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5、秦东魁致力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家庭和谐。2013年秦东魁在钓鱼台国宾馆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接见,2016年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会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接见。2017年12月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接见。并多次受邀在全国各地传播智慧正能量,先后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人民日报社媒体技术公司、辽宁人民会堂、宁夏人民会堂、山东大厦等单位进行精彩讲座。

6、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7、2018犯太岁 | 借钱不还咋整 | 倒霉四个原因(关于尊师重道的名言)。

8、上桌时,毛泽东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更应该坐上席。”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呢大衣给老师,作送别礼。

9、师者,所以传道、师以质疑,友以折疑,授业,解惑也。——唐。韩愈

10、现在我们看见最尊敬老师的是谁呀?小学生。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非常尊敬,他经常说,我老师说什么,我老师说什么。到初中以后,很多学生就开始不尊敬老师了。

11、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12、这是现在的人,一个个不得智慧的原因,就是对老师不尊敬。

13、东方智慧里有两条根,一个是孝道,一个是师道。

14、出自(汉)杨雄《法言•学行》。18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15、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16、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17、上书房(或称尚书房)设于皇宫中,为皇家子弟学校。清代的皇子身份甚高,王公大臣见皇子须行跪拜礼。但皇子皇孙入学,要向老师行拜师礼。若老师不肯受礼,学生向老师的座位行礼。

18、桃李满天下: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19、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20、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21、"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我国传统上把学问知识分为“道”、“经”、“术”三个层次。“道”是最高的学问。“经”是对“道”的阐述。“术”是实践“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学派都把“道”作为最大的学问,最终的追求目标。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22、 为学莫重于尊师。意思是:学习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出自(清)谭嗣同《刘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3、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4、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25、译文: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26、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佚名

27、东方智慧不是封建思想,不可全盘否定,不少人正在与幸福背道而驰。

28、据《宋史·杨时传》记载,杨时小时候聪明伶俐,人称神童。他考中进士后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攻读经书、写作教学,后来拜著名理学家程颐为师。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0、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1、百世之师、程门立雪、寸草春晖、恩同父母、白首北面、百年树人、百世之师、程门立雪、恩逾慈母、经师人师、青过于蓝、孺子可教、师道尊严、敬老慈幼、敬老尊贤、门墙桃李、良师益友、师道尊严、贪贤敬老、万世师表、严师益友、一字之师、尊师重道、饮水思源、洗耳恭听、传道受业、教无常师、口传心授、能者为师、青出于蓝、师严道尊、授业解惑、桃李之教、无师自通、学如穿井、学无常师、言传身教、一字之师、衣钵相传、尊师贵道、尊师重道、名师出高徒、桃李遍天下、桃李满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字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于尊师重道的成语悔人不倦废寝忘食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32、老师所以受到特别的尊重,是基于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父母的教养外,还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是老师教给学业、技能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终身受益,所以古人说;“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师友部》)把老师的恩德比之于父亲.因而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老师的妻子也被称为”师母”。古代还有诸如“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徒如父子”等敬师、反映师生特殊关系的名言。《吕氏春秋.·劝学》还说:对老师“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学校里,学生要像对家长那样侍奉老师的起居饮食,《管子》卷十九《弟子职》对此说得更具体:“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意思是说学生为老师准备好饭盒,伺候洗漱,然后恭敬地将食物给老师送上去。“死则敬祭”,是说老师去世后,弟子们要像对死去的父母那样祭祀。古代,为老师守孝者大有人在。

3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34、近年,秦东魁被宝鸡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市关爱大使,被民进宝鸡市委员会评为优秀会员,被宝鸡市政协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授予“我感动-我身边的好人”。

35、翻译:(当今社会,干老师这一行被人耻笑。而全社会人都不当老师都不尊重老师,所以整个社会就愈加地背离道统。)扩展资料尊师重道,汉语成语,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出自范晔 《后汉书·孔僖传》。

36、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37、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

3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39、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关于尊师的名言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40、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41、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李白

42、——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

43、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出自〔唐〕韩愈《师说》。

44、   有一天,孔子讲着讲着,忽然提了个问题,叫他的弟子曾子来回答。

45、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46、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有礼的行为,就是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47、80后新锐作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绿化基金会理事,中国绿化基金会绿色能源发展基金爱心公益大使,宝鸡市政协委员,民进宝鸡市委会常务委员,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河北省孝行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48、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49、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50、“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

51、现代人对老师的要求很苛刻,很挑剔,总是挑老师的缺点看。我觉得,这个思想要转变一下。我们在和一个老师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看这个老师的优点,每个老师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个很关键。

5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53、____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____刘基《题太公钓渭图》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54、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5、古时候父母去世我们要守孝三年,老师去世要心丧三年。可是,现在还有尊师的迹象没有?都没有了。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