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自我暗示的心理学效应(51句)

2024-01-28 09:27:02 59 0

自我暗示的心理学效应

1、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心理学研究中有一种“内省法”,就是让人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内心深处,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说出来。比如,当你感到很紧张的时候,不妨直接对自己说:“我现在很紧张,我在发抖,我出汗了。”这样一来,紧张的心情得到了释放,你会感到轻松一些。

2、案例1:妮妮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剪了短发,自己不顾自己脸型适合长发的事实,也跟着剪了短发,随后又后悔不已。

3、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性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自我暗示的心理学效应)。

4、  直接暗示:指咨询者以技巧性的语言或表情,给予来访者诱导和暗示,使求治者改变原有的病态感和不良态度,达到治疗目的。

5、心理疾病开始形成的时候,一般都是外界的一些刺激惊吓,等到以后的每一次发作,基本都是自己吓自己,就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并且越暗示越害怕,症状越重。

6、案例1:晚上妈妈包了羊肉饺子,哆哆吃第一个时,觉得美味极了,满足感爆棚,吃到第10个时,觉得味道依然不错,当吃到到第20个时,哆哆觉得饺子不怎么好吃了,当吃到第25个时,哆哆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啥了。

7、如果在生活中,父母坚强乐观,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予正确和褒奖,就会收到“镜像效应”似的心理暗示效果。因为父母给予孩子积极多,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变得乐观、自信、积极进取,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和激情,敢于竞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容易被挫折击倒,容易成功。

8、一件事情的成功,总是离不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些人常常在注意力应该高度集中的时候,出现心猿意马的情况。当你被电视剧、游戏、上网聊天等因素诱惑的时候,学会自我暗示,或许能减轻你的痛苦挣扎。比如,你可以在心里默念:“电视剧只能让我消磨更多的时间,我愿意为我自己的目标放弃暂时的娱乐!”就像鼓励一个朋友一样鼓励自己。

9、案例:曾经贪玩捣蛋的哆哆,自从当上班长后,因为自己的角色的转变,不仅表现得学习认真,还积极主持班里的各项事务,主动组织班级公益活动,责任感和自信心都增强了,跟之前判若两人。

10、  刑侦科学的发展令刑侦专家同样会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对案情进行仔细甄别,从而发现蛛丝马迹,在侦破中巧妙地还原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全过程。从而大大减少这类犯罪对人类的危害。

11、 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

12、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的心理学效应)。

13、心理暗示,是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和催眠也不同,催眠是心理暗示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在我们的日常心理咨询中,催眠是服药后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14、案例:表姐给妮妮送了一只小白兔,有洁癖的妮妮习惯养花草,但不愿意养宠物,可送来的活物又没法送人,于是自己只得去楼下宠物超市给它买吃的,打算第二天送人,结果第二天没送出去,第三天放学回家,看到小兔冷的有点发抖,于是自己又给小兔买了小窝,以及一些玩具,慢慢的,妮妮竟然离不开兔子了。

15、因为,根据自我评估维护模式来看,人们会因为身边人的成功,而感到不安和威胁。

16、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17、从众效应(跟风现象)也称羊群效应。指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由美国心理学家SolomonE.Asch(1907-1996)于1952年进行的实验证明。其结果显示,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平均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案例1:妮妮看到公司很多人都剪了短发,自己不顾自己脸型适合长发的事实,也跟着剪了短发,随后又后悔不已。案例2:传说有一种面包游戏,由于面粉是垄断经营且限70袋批发,加上拍卖模式,面粉价格屡创新高。与此同时,票号印票、投机炒作成瘾,导致面包价格连年攀高。直到,一些面包尚实在卖不动了,就临时雇退休广场舞大爷大妈到面包店里表演抢购,好些消费者开心成交,其中不乏首付是“四个养老金荷包”赞助的、首付的一半是借来的...,为了维持面包价格,又推出面包限买、贵族面包、秀才面包等概念...特别有意思。

18、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19、一项长久研究表明,我们倾向于喜欢与我们相似的人,一个具有自恋属性的人,在遇到同类时,会将她视为志趣相投。但如果一个自恋者的属性,对另一个自恋者,形成威胁或竞争的时候,那就可能不一样了。

20、自我暗示也是一种心理暗示,你越暗示自己没病,相当于变相提示自己有病,往往陷入恶性循环。

21、你的理性会指导你怎么做,你的潜意识,你的直觉,会让你下意识的反应,形成最直接的感觉。

22、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

23、  他人暗示:即咨询者对来访者施加的暗示。它主要是利用咨询者的威望,把某种观念含蓄地传递给来访者,从而增进或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调节其行为或生理机能,达到咨询和治疗的目的。

24、一般独立的自我模式,在西方文化中更常见,相互依存的模式,在东方文化中更常见,但文化内部,也存在与社会阶层、地理区域、宗教和个体之间的差异等。

25、受试对象是儿童。实验时,先由一个人对儿童讲话,讲完离去。然后由主持实验的人问儿童:“刚才讲话的人哪只手里拿着帽子?”在受试的27名儿童中共有24名回答是左手或右手。其实,刚才那个讲话的人手里根本没有拿帽子。

26、自我暗示的力量其实是一种中性的力量,它既可以作为一种导致失败的力量,也能作为一种促使成功力量,至于成功还是失败,更主要是你提供什么样的心理图景,心理暗示是一种目标追求机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在试验中提出:一个人给予自己的潜意识指令越是清晰,它就给人的帮助越多。至始至终给我们的潜意识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始终保持这样的想法并付诸行动,那么你的目标总会实现。

27、在临床中,暗示还可以治疗疾病。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者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28、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29、成功不仅需要不懈的努力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同样需要平和与积极的心态。而在内心对好结果的希望与在过程中而进行的自我调节也称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30、 这个舒缓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康复的期望引起的,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31、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暗示效应非常普遍,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暗示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

32、在受试者的皮肤上贴一片湿纸,并声称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纸,能使皮肤局部发热,要求受试者用心感受那块皮肤的温度变化。十几分钟过去之后,将湿纸取下,受试者被贴处的皮肤果然变红,摸上去还发热。其实,那只是一张普通的湿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皮肤发生了变化。

33、你甚至可以很轻松地惹心理学人生气,只要问对方“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其实无论是星座运势还是看手相算八卦,真正影响人们的往往是心理暗示的作用。

34、  间接暗示:指借助于某种刺激或仪器的配合,使求治者处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再结合施治者的言语态度进行暗示。

35、所以,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同时父母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孩子,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

36、1891)曾对自己表演总结为:“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案例:某汽车品牌赞助某知识类自媒体节目、科学论坛等,观众容易产生该汽车与知识青年身份、群体的关联,进而产生开该汽车品牌都是知识青年的联想,一些知识分子更是坚定的选择购买该品牌的车,实际二者无任何本质联系。

37、心理学家总结发现,巧妙的暗示会在不知不觉中剥夺我们的判断力,对我们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影响,造成我们行为的些许改变或者偏差。

38、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39、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通过使用一些潜意识能够理解、接受的语言或行为,帮助意识达成愿望或启动行为。调动潜意识的力量,也就是在开发我们自己的潜能,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飞人”刘翔在起跑前经常要对自己说一些积极的话,鼓励自己。

40、需求定律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带有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会尊重我们的需求。14个有趣的心理暗示重视心理暗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41、后来有心理学家提出,人类其实除了上述五感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第六感,这种第六感每个人都拥有,是那种类似于直觉的心理感觉,心理学上也称之为“超感官知觉”。

42、也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指一部分人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的现象。详细而言,当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一些认知有限,或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的人往往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巴纳姆效应从反面揭示了一部分人因认知缺陷而迷信星座命理学的奥秘。遗憾的是,很多人歪曲利用该理论大肆宣传“星座命理学”的有效性,这类宣传也常被称为“伪心理学”。(可追溯到古代的星相学、占星术;现代由心理学家BertramForer于1948年对学生进行一项人格测验证明。此后被心理学家PaulMeehl以19世纪美国著名杂技演员“Barnum”的名字命名,源自P.T.Barnum(1810-1891)曾对自己表演总结为:“我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43、心理暗示的作用有多大,你们可能想象不到,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实验。

44、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暗示为“自证预言效应”,也可以称作是“自我应验预言”,主要是由那些先入为主的信息导致整件事情的结果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

45、例如在心理诊所里,催眠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经过反复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进入昏睡状态。昏睡者并非真正地睡着了,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

46、自证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人会在下意识的情况之下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发生预言所述的结果。

47、病”便深信不疑,于是,一场骗局便大功告成,《卖拐》也成了小品的经典之作。望梅止渴,卖拐,分别出自小说和小品,很可能是作者的虚构,但它们却艺术地反映了生活真实。由此,我想到了一则发生在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身上的暗示效应。叶圣陶有严重的失眠症,每天都由夫人给他三片安眠药服下,才能安然入睡,这已成了他的入眠习惯。可是,谁又能想得到,夫人提供的安眠药居然是三片维生素C呢!叶圣陶先生也始终被蒙在鼓里,倘若他知道服下的是维C而不是安眠药,那么,他肯定会辗转反侧而不能入眠(见《名人趣事》)。

48、比如一般人中奖100万,大脑就会分泌让人高兴起来的化学物质,进而我们会感到非常的愉悦,但是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大脑不会维持这些化学物质,没有丝毫的快乐感觉。这已经不是靠领悟和引导能做到的事情了。

49、  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信。这就要求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

50、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教授MancurOlson(1932-1998)于1965年发表的《TheLogicofCollectiveActionPublicGoodsandtheTheoryofGroups》一书中首次提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