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家风家训(52句)

2024-01-12 09:23:13 59 0

曾国藩家风家训

1、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2、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3、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4、  0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5、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

6、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7、曾国藩曾总结四类家族的“兴衰周期律”,即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与我们的常识性判断恰恰相反,他认为官宦之家最易衰败,商贾之家次之,而延续长久的大多是耕读之家和孝友之家。

8、为什么要写这四条呢?因为此时的曾国藩已是百病缠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将自己多年的人生思考和追求凝聚为四句话、八个字,作为最后的家训传给二子,希望他们牢记于心,传之于后。这是曾国藩一生用以戒惕的修己之道,是他被誉为“千古完人”的魅力所在,更是他一生学问、事业成功的基础。他在《诫子书》结尾说道:

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0、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11、  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12、为什么要写这四条呢?因为此时的曾国藩已是百病缠身,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将自己多年的人生思考和追求凝聚为四句话、八个字,作为最后的家训传给二子,希望他们牢记于心,传之于后。这是曾国藩一生用以戒惕的修己之道,是他被誉为“千古完人”的魅力所在,更是他一生学问、事业成功的基础。他在《诫子书》结尾说道:

13、明朝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以及明宣宗朱瞻基算得上勤政外,剩下的皇帝则大多不堪一言。像明神宗朱翊钧在位之初十年,有勤勉明君之风范,还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是执政后期长达三十八年,荒于政事,日夜纵饮作乐,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

14、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15、  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16、其次,《朱子家训》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循序渐进,因而符合教育规律,让人接受起来水到渠成。

17、纪梁读书,每日百二十字,与泽儿正是一样,只要有恒,不必贪多。

18、在孩子6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品质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父母要帮助孩子:不能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忍耐、不能自私、经历挫折。

19、(3) 寒素:清寒,朴素。指门第寒微、平常的人家。

20、(5) 居敬工夫:恭敬自持的身心修养方法。

21、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2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23、  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24、读书读不通,不要气馁,只要肯下功夫,早晚可以开窍。

25、  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26、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求福;古人因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27、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28、  曾国藩的一生,不是在险恶的官场中搏斗,就是同太平军和捻军厮杀,他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谙熟人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功成名就,全在于其用心之深,殚精竭虑。其一生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在掌股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能屈能伸,可方可圆,进退自如。

29、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30、把钱财看淡一些,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忍让一点,忿恨自然就消失了。

31、《诫子书》是三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2、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33、他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建者和统帅,一代封疆大吏;他也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与李鸿章等人一起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这样一位对中国历史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史学界和公众对他的评价是多样化的,有关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但他治家与教子的理念却一直被大家所赞赏和学习。

34、一个人如果没有好习惯,上述一切都是泡影。所以曾国藩在家书和家训中反复唠叨的,是勤、俭、谦、敬这些高频词。还时不时要敲黑板、划重点,加上“至要至要”“至切至切”“千万叮嘱”等提示语强调说明。

35、  ⑤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

36、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37、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38、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①: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②?若志在穷经③,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④。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⑤,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⑥。万不可以兼营并鹜⑦,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⑧,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39、有些父母很喜欢把“孩子还小”挂在嘴边,殊不知:12岁之前你不管孩子,12岁之后你再想管都管不了了。

40、  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41、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42、  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43、每夜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也。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44、《曾国藩家训》基本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父亲在十年间写给一个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个十岁到二十岁的儿子的书信汇编。在《曾国藩家训》里,曾国藩对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同的人生角色。是慈父,亦是良师,亦是益友。

45、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46、高傲的人总感觉别人不如自己,那么他太浅陋了,不孝顺老人的人一定是小人。

47、第19集: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第20集:上场当念下场时

48、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49、人生幼小,精神专利,成长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50、分类导读,提炼标题,精注精译,轻松阅读,全方位揭示一个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

51、温室里的花朵,永远无法成长成参天大树,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飞翔。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