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47句)

2023-12-04 10:45:29 59 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1、《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西藏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2、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

3、zhàojiànwǔyùnjiēkōng。

4、wúsèshēngxiāngwèichùfǎ, 

5、shèlìzǐ,shìzhūfǎkōngxiāng,(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6、十方三世的所有佛世尊,也都是如此,因为依止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法门,才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据此我才说,般若波罗蜜多是神妙而不可思议的诸佛之母,是破除生死无明障碍的光明之师,是无以伦比的至尊至上的总持法门,它能解除世间一切众生的苦难,它与作为一切诸法的真实而不虚妄的空相是不二而没有分别的。所以,在这里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度生死的总持法门,也就是宣说如下的咒语:

7、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8、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9、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0、由于并不存在智慧要把握的对象真理,所以菩萨修行就要实证这一无所得的境地,这也就是依止般若波罗蜜多修行法门的本意。因为依止般若波罗蜜多,无所不了,所以心中任运自在,不再有牵挂滞碍,所以不再有恐怖畏惧,远远地离弃了关于一切事物的颠倒想,离弃了关于众生所处境地的幻想,达到了究竟的涅槃境地。

11、《般若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传的经论中经常提到:“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中,般若法门最为殊胜。” 

12、“波罗蜜多”,梵文为Paramita,意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说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所谓"彼岸"是对于"此岸"而言的。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内的众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业,因而不得不轮回于生生死死当中,永住于烦恼苦海中。只有修行才能摆脱轮回,永超生死地。

13、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于一切身得自在。

14、观世音菩萨,以甚深的智慧之光,照见受,想,行,识,意这五蕴都是一些虚渺的幻象,到达了那不生不灭的彼岸,脱离了一切苦难。舍利子啊,(你可知道,)精神和物质并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所谓精神,所谓物质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感觉,思想,行为,认识,也不能分成精神,物质什么的。

15、以无所得故。(译文: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16、持咒时亦要照顾,照顾这个音声从那处地方出来,若能照顾看,跟着它入去,便能入定,一入定,这个世界便空了,从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从娑婆的秽土,到毗卢性海。

17、yuǎnlídiāndǎomèngxiǎng, 

18、释迦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教我们空五蕴,《心经》故然如此,《弥陀经》离五浊即空五蕴,《妙法莲华》经过五百由旬到宝所,五百由旬亦即五蕴,乃至解深密经空八识,转八识成四智。

19、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0、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21、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2、编辑:极简主义的禅ID:chan99mini

23、菩Pú提tí萨sà埵duǒ,依yī般bō若rě波bō罗luó蜜mì多duō故gù,心xīn无wú挂guà碍ài。无wú挂guà碍ài故gù,无wú有yǒu恐kǒng怖bù,远yuǎn离lí颠diān倒dǎo梦mèng想xiǎng,究jiū竟jìng涅niè槃pán。三sān世shì诸zhū佛fó,依yī般bō若rě波bō罗luó蜜mì多duō故gù,得dé阿ā耨nòu多duō罗luó三sān藐miǎo三sān菩pú堤tí。故gù知zhī般bō若rě波bō罗luó蜜mì多duō,是shì大dà神shén咒zhòu,是shì大dà明míng咒zhòu,是shì无wú上shàng咒zhòu,,是shì无wú等děng等děng咒zhòu。能néng解jiě一yí切qiè苦kǔ,真zhēn实shí不bù虚xū。

24、度一切苦厄。(译文: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25、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26、依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故 。 (依照心经)

27、无wú上shàng甚shèn深shēn微wēi妙miào法fǎ,百bǎi千qiān万wàn劫jié难nàn遭zāo遇yù,我wǒ今jīn见jiàn闻wén得dé受shòu持chí,愿yuàn解jiě如rú来lái真zhēn实shí义yì。

28、自己就是五蕴,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蕴所覆,便不能认识自己。所以人人念佛,也不识得念佛是谁,因为被五蕴所覆,因此要加般若力。所谓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29、“经”:字义是线、路、径,引申为经典。代表前人走过的路途、独特而深入的经历或见解,借口述语言或文字记载来传承后世,以供人们做为参考指引。

30、我们看这个念佛是谁,亦无有来处,惟有看他从那个地方出,就从那个地方直看下去?诸法无有来处,是故看不到来处,若有来处,如来便不是无所从来,而是有所从来。

31、舍利子啊!那作为物质界的色本来就与空没有什么区别,那作为世间一切存在的本来之相,那作为存在之底蕴的空也与任何物质形式没有什么不同。其实,从现象反映本质的角度看,色就是空;从本质依托现象的角度看,空则就是色。进而可以说,五蕴的其他四者,即色之外的感受、想念、意志和意识,同那作为一切事物的本相之空也是这种关系。因而也可以说,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32、bōrěbōluómìduōxīnjīng

33、大悲忏内,观音菩萨云:“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消灭;我若向饿鬼,饿鬼自饱满;我若向修罗,恶心自调伏;我若向畜生,自得大智慧。”观音菩萨观心,于一切法得自在,故名观自在。

34、gùshuōbōrěbōluómìduōzhòu。

35、所以,于是宣说般若法门的总持咒,咒说: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扩展资料:原文:

36、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7、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38、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物质现象,不是真实的存在,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所以物质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物质二者在本质上也没有不同,因此空不异於物质。有人认為空是没有,物质是有,而菩萨以般若智慧观照彻见到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各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

39、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呢?要用般若力,般若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发现。

40、是 诸 法 空 相 。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41、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42、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43、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44、wúsèshēngxiāngwèichùfǎ。

45、“波罗”为梵语音译,指到彼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有解脱挂碍的意思; 

46、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