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墨家思想(64句)

2023-10-29 11:04:41 59 0

墨家思想

1、方法论有了,但方法论往下就要生活观了。那么,墨家提倡的生活,为什么是节葬呢?不是要“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吗?

2、根据后人的考证,墨子他应该是在孔子去世之后才出生的。然后呢就是他的去世的时候,孟子出生了。(墨家思想)。

3、只是爱自己的父母,那就让自己的父母锦衣肉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家道殷实,不能亏欠父母。

4、但是,墨子不仅是理论家,而且是实干家。他怎么说,就怎么干。甚至,墨子还有一大批追随者。(墨家思想)。

5、古代人也没有明确的地球的概念,但是他论证地面对上面的悬空物有引力,有支撑才不会倒塌,没有支撑就会倒塌,他说这是由于地面引力引起的。

6、所谓兼爱,即普遍的、相同的爱,和个别、不同的别爱相对而言。墨子兼爱说有针对儒家的意思。儒家仁爱是源于血缘亲情的等差之爱,墨子对此不满,认为社会动荡、混乱的原因就在于不兼爱。

7、墨子和孔子同国籍,墨子的降生略和孔子的逝世衔接。在战国时代及汉初,孔墨是被并称的两位大师,均以德智的崇高和信徒的广众为社会所敬仰。儒家和墨家都是当时的显学。但是就思想和行为方式而论,儒墨两家却是针锋相对的。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是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孔子食不厌精,不辞养尊处优,而墨子则是恶衣粗食、身体力行的苦行者;孔子轻视劳动,视劳动者为小人,而墨子当过工匠,自称贱人;孔子是造诣很深的音乐家,而墨子视音乐为应当禁绝的奢侈;孔子远鬼神,而墨子则相信鬼神统制着人事;儒家是理想主义,把理想的社会秩序定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的人生目标是“止于至善”,墨家是实行主义,墨子本人主张节用,也主张废乐,一生吃苦修行,努力行义。曾有一个朋友劝他道:“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你何苦这样尽力去做呢?我劝你别做了。”墨子说:“譬如一个人有十个儿子,九个儿子好吃懒做,只有一个儿子尽力耕田,吃饭的人那么多,耕田的人那么少,那一个耕田的儿子更应该努力耕田才好。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你正应该劝我多做些才好,怎么劝我罢手呢?”这是何等的人格!何等的实干精神!

8、但是,理论问题,不仅需要细腻推敲,还要往往要玩到烧脑的层面。所以,我们必须拿出“樊迟问仁”的精神,反复追问、反复推敲。

9、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而它争论的背后,只反映出一个问题。

10、▲“墨子”号发射现场。2016年8月16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11、  孔子: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12、墨子认为社会动荡、战乱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天下人有严格的人我区分、利益纷争,而进一步的原因则在于大家不兼爱。

13、(《战国志》长平大战篇,墨家帮助楚国抵抗秦国)

14、PS:别陷到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它们只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工具。因为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对这套工具更熟悉。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很难精准套用。

15、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

16、墨子刑法思想的重要来源是《吕刑》,即《尚书·吕刑》篇。《吕刑》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较系统的刑法专著,对研究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墨子提到帝“乃名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哲民维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种,农殖嘉谷”,上帝命令伯夷、禹、稷三位君主勤劳民事,其中伯夷制定法典,依靠刑法统治民众,这一内容正是来源于《尚书·吕刑》篇。墨子指出:“于先王之书《吕刑》之书然,王曰:‘於!来,有国有土,告女讼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择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这里提出实现刑法公正的两个条件:一是公正的刑法,二是执行刑法的贤才,有了贤才谨慎地使用刑典,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就可以实现了。墨子指出:“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五刑”指墨(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剕(去其膝盖骨)、宫(割生殖器)、大辟(砍头)五种刑罚。这便是古代圣王用来治理人民的五种刑罚,用来约束那些不能做到尚同,而导致天下混乱的人民。这些刑法“甚明察以审信”,都明察而真实可信,从而使天下百姓“皆欲得上之赏誉,而畏上之毁罚”,百姓都想得到上级的赞扬,而害怕上级的批评与惩罚,刑罚形成了对百姓的有效的威慑力。墨子批评当时社会虽然也设置了各级行政长官,天下却仍然混乱,这是因为当时的行政长官用刑不善,反而扰乱了人民生活。墨子指出:“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以治天下,逮至有苗之制五刑,以乱天下。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也。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唯作五杀之刑,曰法。’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为五杀。则此岂刑不善哉?用刑则不善,故遂以为五杀。”古代的圣王制定五刑,是用来治理天下,而南方部落有苗氏制定五刑却反而扰乱天下。先王的书《吕刑》记载:苗民不服从政令,就施以刑法,因此制定了五种杀戮的刑法。这就是刑法使用得不好而变成了五杀。

17、因为秦国是法治国家,做到了墨家理想中的‘人格平等’,秦国给予任何人出人头地的机会。

18、最早体现出道教吸取墨家尽可能以为教义的是《太平经》,而道教典籍中最早著录“墨子”之书,并且公开表明奉为道书的是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19、墨经的光学非常系统的,有本影有半影,但是这个道理绝对是中外科学是一致的,古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是一致的,这叫古今中外相贯通。

20、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伦理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但它却彰显了底层民众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

21、简单机械主要是杠杆。杠杆在古代非常发达,日常生产力都使用,比如民用打水。在打仗的时候,他把杠杆原理应用到守城器械的建筑,就是抛石机,放箭抛石都有机器。在《墨子》里有11篇详细的记载了怎么样做制作守城的器械。。简单机械学是一门科学。

22、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23、墨子说你这个限定太极端,我不是联合国秘书长,非洲的事轮不到我操心;我家也不会穷得只剩一口粮食,怎么也得有两口吧?

24、此外,《墨子》中还有依法处理的情况,“诸女子有死罪及坐失火皆无有所失,逮其以火为乱事者如法。”女子有死罪及因失火而没有造成损失者,以及放火捣乱者,都依法处理。《墨子》还提到让有过者打扫厕所的处罚:“请有罪过而可无断者,令杼厕利之。”孙诒让指出,“杼”当为“抒”,即扫除的意思。大意为:有罪过而可以不判罪的,惩罚其打扫厕所。《墨子·号令》篇提到的刑罚中,戮、斩、杀、断四种刑罚的实质都为斩杀罪犯,都属于死刑,另外的枭、车裂、连坐、族、聅都具有奴隶制社会刑罚的特色,十分残酷。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刑罚向封建制刑罚过渡的阶段,墨家刑罚没有明显地表现出这种过渡性质。

25、所以,墨家不仅主张节用,而且主张节葬。所有人都能厚待自己吗?不能。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节用。所有人都能厚葬父母吗?不能。既然如此,那就大家一起节葬。

26、第断刑,孙诒让训为“斩也”,即斩杀的意思。《墨子》中提及断刑的有:①“守有所不说谒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守曰断之、冲之若缚之,不如令及后缚者,皆断。”太守对左右亲近的人不满意,说要处罚、打、捆绑他们,不执行命令或拖延捆绑者都要斩杀。②“昏鼓,鼓诸门亭皆闭之。行者断,必击问行故,乃行其罪。……寇至,楼鼓有周鼓,杂小鼓乃应之。小鼓五后众军,断。”黄昏时击鼓十下,各个门亭都关闭,擅自行走者斩杀,必须绑起来问他行走的原因,然后再定他的罪。敌人到来,城门楼上击鼓五下,紧接着周围击鼓,中间有小鼓来应和,击小鼓五次后才来集合者要斩杀。③“号,夕有号,失号,断。”晚上有口号,口号不相合者,处以斩杀。④“非其分职而擅取之,若非其所当治而擅治为之,断。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辄收以属都司空若侯,侯以闻守,不收而擅纵之,断。能捕得谋反、卖城、逾城敌者一人。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悉举民室材木、瓦若蔺石数,署长短小大。当举不举,吏有罪。”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东西而擅自拿的,如果不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擅自管理的,斩杀。对于擅自闯入本部界者要拘留并交给司空或侯,侯报告太守,不拘留而擅自放跑者,斩杀。能捉到谋反、卖城或翻城墙投敌者一人,可以免除死罪两次和城旦罪四次。全面报告民宅的木材、砖瓦、石头等物数量,登记其长短大小,应当报告而不报告者,要斩处官吏。⑤“传言者十步一人,稽留言及乏传者,断。……吏卒民欲言事者,亟为传言请之吏,稽留不言诸者,断。……官府城下吏、卒、民家前后左右相传保火。火发自燔,燔曼延燔人,断。诸以众强凌弱少及强奸人妇女,以喧哗者,皆断。”每十步安排一个传达信息的人,滞留或者不传达者要斩杀。官吏、士兵、民众提出的建议要及时向上传达,官吏滞留信息不传达者要斩杀。官府与城下的吏卒、士兵、平民都组成前后左右的火灾联保,自己失火或火灾蔓延烧了其他人,都要斩杀。凡是以强凌弱、强奸妇女或者喧哗者,都要斩杀。⑥“家人各令其官中,失令若稽留令者,断。……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诸盗守器械、财物及相盗者,直一钱以上,皆断。吏、卒、民各自大书于桀,著之其署同,守案其署,擅入者,断。城上日壹废席蓐,令相错发。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向百姓传达命令要直接传到其家中,丢失命令或者滞留传达命令者,要斩杀。吏卒、士兵、平民没有符节就擅自进入街巷、官府,官吏、三老、守闾没有询问阻止,要斩杀。凡是偷盗守城器械、财物以及个人财物者,价值一文钱以上的,都要斩杀。吏卒、士兵、平民要将自己的名字张贴在自己的岗位边上,太守巡视各人岗位,发现擅自闯入他人岗位者,要斩杀。城上每天发一次床垫,要求每次发的不同,如果有隐藏不报告别人所藏的违禁物品者,要斩杀。⑦“城禁:吏、卒、民不欲寇微职、和旌者,断。不从令者,断。非擅出令者,断。失令者,断。倚戟悬下城,上下不与众等者,断。无应而妄喧呼者,断。总失者,断。誉客内毁者,断。离其署而聚语者,断。闻城鼓声而伍后上署者,断。人自大书版,著之其署隔,守必自谋其先后,非其署而妄入之者,断。离署左右,共入他署,左右不捕,挟私书,行请谒及为行书者,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家室、婴儿,皆断,无赦;……无符节而横行军中者,断。……誉敌:少以为众,乱以为治,敌攻拙以为巧者,断。客、主人无得相与言及相借,客射以书,无得誉,外示内以善,无得应,不从令者,皆断。”守城的禁令:吏卒、士兵、平民用敌人的徽号和旗帜者,要斩杀。不听从命令者,要斩杀。擅自发布命令者,要斩杀。丢失命令者,要斩杀。用战戟支撑身体爬下城墙,上下城墙方式和别人不同者,要斩杀。无人回应而随便喊叫者,要斩杀。放纵罪犯而遗失公物者,要斩杀。赞扬敌人而诋毁我方者,要斩杀。擅离职守而聚集说话者,要斩杀。听到城墙上的鼓声而报到迟到者,要斩杀。人们将写上本人名字的大字板放在自己的岗位上,太守亲自巡查,擅自闯入别人岗位者,要斩杀。擅自离开自己岗位而与左右的人一起到其他人的岗位,其他岗位的人不逮捕和报告,挟带私人信件,办私人的事情,替私人写信,抛弃守城,吏卒、士兵、平民偷别人的妻子婴儿,都要斩杀而不能赦免。没有符节而在军队中横行者,要斩杀。称赞敌方,将敌方人少说成人多,将敌方混乱说成整齐,将敌方进攻的笨拙说成巧妙,都要斩杀。不能和敌人说话和借东西给敌人,不能阅读敌人用箭射来的表示伪善的信件,不听从命令者要斩杀。⑧“度食不足,食民各自占家五种石升数,为期,其在莼害,吏与杂訾。期尽匿不占,占不悉,令吏卒微得,皆断。”估计粮食不足时,让各家根据情况认交一定的斗数,明确规定交纳日期。交纳粮食时,在账本上记录交纳数量,官吏赏赐一定的金钱。到期隐藏粮食不交或上交数量不够的,让官吏、士卒知道了,都要斩杀。

27、《墨经》一共183条,每一条都是在讲科学。我要告诉大家《墨经》的结构:《经上》是一篇,《经下》是一篇。

28、单单“仁”这个概念,樊迟就在不同场合问了三次。此外,还有“樊迟问知”、“樊迟问崇德、修慝、辨惑”。甚至,还曾“请学稼”“请学为圃”,他真把孔子当成百科全书了。

29、尚同:上下一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

30、《墨经》如何对力学进行试验呢?有两块砖头,底下放一块,上头放一块,上头这一块是悬空的,底下这一块做它的支撑基础。做实验的时候,上头这一块砖或者石头用一条丝绳——这个是胶丝——把丝线沾在这块石头上,连起来,用丝线吊起,上头这块砖头吊起来,悬空了;掉下来的时候丝线绷紧,甚至于丝线会断。丝绝,就是丝绳断了,有一句原话说:“丝绝,引也。”丝线如果断了,表明什么?结论“引也”什么意思?引也指的是引力。地面对上面这块悬空的砖头有引力,所以这个丝线断了。怎么样使上面砖头不掉在地面上?底下垫一块砖头支撑。

31、“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庄子·天下篇》

32、节用是墨家所坚持的非常具有自身特色的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现象,尤其反对儒家所看重的厚葬久丧习俗,认为这无益于社会。他们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圣王一样,过清廉俭朴的生活。在日常生活当中,墨子也要求墨者能够身体力行。

33、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墨子从鲁国出发,《墨子》里记载墨子好多活动都从鲁国出发,就说明他是鲁国人。他从鲁国出发到齐国游说,齐国跟鲁国是邻国,鲁国就是曲阜,齐国就是临淄。他从曲阜到临淄,中间有些河流,淄水就是河流,临淄就是临着淄水的。

34、换位思考一下,贵族特权阶级明明自己掌握着权利和财富,能呼风唤雨,却要他们自己去扼杀自己的权利和财富,分享给平民,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35、换言之,墨子就是没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而是把自己的父母等同于别人的父母。

36、所以,逻辑上推敲到最后,一定是爱自己胜过爱所有人,于是沦为自私之爱。

37、秦墨帮助秦国的原因,就是看见只有秦国废除贵族世袭制,无视出身等级的尚贤,社会功勋制,无论士农工兵,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功劳获得尊重,得到参政权,获得当时只有贵族才有的爵位。

38、已经有重视现代科学的哲学家,重新发现和发展墨家思想,通过写书来肯定、歌颂、评价它。

39、在当时的秦国,能给普通的老百姓带来‘秦国梦’,秦国不分贵贱的敞开大门,吸引全天下各种有才之士。

40、兼爱墨家认为社会动乱攻伐,相互残害,是由人们“不相爱”而造成,所以墨家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即我对别人亲爱和有利,别人也回报我以爱和利,“爱无差等”,把别人与自己同等看待,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平等了,“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反映了他企图调和统治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事实上难以实现的理想。

41、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42、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寻求生病的原因)就不讲神不讲鬼了,“得之寒暑”“得之劳苦”都是探求自然原因,就是说人生病的时候,就要从自然气候,从劳累的劳苦的状况来探求得病的原因,冷热可以调整,累了可以休息一下。

43、墨子主张以“天志”来制约君主的无限权力,对两汉时代的哲学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汉时,新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就继承了这一思想,建立起“天人感应”的大体系,主张“屈君以伸天”,试图以人格神的“天”来制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君主的无限权力。

44、《太平御览》卷引《墨子五行书》说:“墨子能变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则成老人,含笑则成女子,距地则成小儿”。种种关于墨子的神仙化以及墨子具有神通广大的道术的传说,一是由于墨子主“天志”、“明鬼”之说,宗教色彩浓厚;二是墨子及其门徒多系劳动者,不少是手工业劳动者,很重视技术,有的流为方述之士;三是墨子之学“重生”,此三者都是道教教义的基石。因此,墨子对道教的传统影响,是一直存在的。

45、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宋国人,一说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人,一说滕国(今山东滕州)人,曾担任宋国大夫。

46、把特权庇护下的恶行,公之于众,让大众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47、《墨经》里的例子是人举重:人吃饱了饭才有力气举重,举起重物,搬运重物,举重运动员举重举起来了。举力,它是运动加速度,它是一种力量,人体有种力量。它还有实验,讲得很详细:建筑盖房子砌砖堆墙,凡是从下往上堆起来的,一定要支撑。没有支撑会倒塌。它是力学原理,并且做了非常巧妙的实验。这种实验有点像现代实验。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48、郎咸平先生也说过,美国为什么能吸引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

49、而另外一派则是发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们试图在现实政*权力无法取得或予以保护的情况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爱的社会理想,因而发展成劫富济贫的游侠之路

50、这里要区分一下墨家的诛暴政和普通游侠不同,也不同于杀富济贫的莽夫侠客。

51、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他反对战争,要求和平。

52、好了,做个总结:儒家的方法论是仁、墨家的方法论是兼爱;儒家的是世界观是天人之际、墨家的世界是天。

53、真正的太平,就必须‘以战止战’,消灭各国,使天下重新成为一个整体,所以秦墨帮助秦国发动统一(侵略)战争。

54、第杀即杀戮。《墨子》提及杀的处罚有:“喧嚣骇众,其罪杀。非上不谏,次主凶言,其罪杀。……令各执罚尽杀,有司见有罪而不诛,同罚,若或逃之,亦杀。凡将率斗其众失法,杀。凡有司不使去卒、吏民闻誓令,代之服罪。”喧叫让民众惊骇者,罪罚为斩杀。诋毁上级而不劝谏,或者随便乱说,罪罚为斩杀。命令各级官吏执行刑罚,该斩杀的就斩杀。官吏看见有罪而不处罚,与罪犯同样处罚,如果罪犯逃跑,罪罚为斩杀。凡是将帅指挥战斗方法不对,罪罚为斩杀。上级没有及时告知民众禁令,而导致民众犯罪,上级代替服罪。

55、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以儒家、墨家最盛,并称显学。“墨子”之言盈天下,可与孔子相埒,先秦诸子率以孔、墨并尊,同尊为圣。“墨子”之学盛传于战国中期,直至战国之末,仍与儒学并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尊师篇》说:“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又《当染篇》说:“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墨家学派之盛,可以略见。可是,鼎鼎有名的“墨子”,在史籍中却无人为之立传,其生平事迹,在西汉时便已经莫得其详。史学界认为,“墨子”之学既不合于儒术,墨书非儒,儒家亦辟墨,孟子、荀子等皆排诘“墨子”。《孟子•滕文公下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荀子•非十二子》:“不知一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研也。”儒学愈传愈盛,墨学则被绌而日渐式微,至秦而消声敛迹,至汉初则墨学已不可详考。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曾广收秦火以后遗书,但却将诸子之书藏于秘府,加以禁锢。司马迁著《史记》,述其父司马谈论六家之旨,尊儒宗道,对墨家则非其所喜,故虽尽览秘书,攟采博极,于先秦诸子若老子、庄子、韩非子、苏秦、张仪、孙膑、吴起、吕不韦皆为列传,唯独于墨子则仅在《孟轲荀卿传》末附缀数语曰:“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连“墨子”生活的时代都未能加以肯定,更何况他毕生之行事呢?

56、墨子对统治者所过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内容,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57、孔子的仁,虽说是一种博爱,可以推至平天下,但也是等差之爱,实际则可以推至到爱自己。

58、如果是这样,那么墨子就不是厚待自己的父母,而是薄待了自己的父母。

59、前者否定等差,也就拒绝分级,进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被忽略了,爱才能成为博爱。于是,我们要兼爱,所有人都一视同仁的爱。

60、楚墨也是同样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正义观’,去审判了别人。

61、相里氏之墨居于西方,在秦国一带活动,简称为秦墨;

62、第枭,即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说文》云:“枭,从鸟头在木上。”例如:“禁无得举矢书若以书射寇,犯令者父母、妻子皆断,身枭城上。有能捕告之者,赏之黄金二十斤。”禁止阅读敌人用箭射来的书信,禁止用箭向敌人射书信,违反禁令者,父母、妻子都要给予处罚,在城墙上枭首示众,如果有能逮捕和报告者,赏黄金二十斤。

63、和平主义者,想必都不会认同秦墨这种‘战争’态度。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