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说自己无知的名言(95句)

2023-10-25 09:38:27 59 0

孔子说自己无知的名言

1、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孔子说自己无知的名言)。

2、(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3、季羡林说: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或认识的程度,却是随年龄的大小和处境的不同而很不相同的,绝非大家都一模一样。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这是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定理。我已到望九之年,在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一波三折,好运与多舛相结合,坦途与坎坷相混杂,几度倒下,又几度爬起来,爬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可是真正参透了世态炎凉的玄机,尝够了世态炎凉的滋味。雨过天晴,云开雾散,我不但官复原职,而且还加官晋爵,又开始了一段辉煌。原来是门可罗雀,现在又是宾客盈门。你若问我有什么想法没有.想法当然是有的,一个忽而上天堂,忽而下地狱,又忽而重上天堂的人,哪能没有想法呢?我想的是:世态炎凉,古今如此。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4、释义: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有害的。

5、苏格拉底: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苏格拉底思想方法的七个关键:了解你自己,学会正确提问,独立思考,敢于反常规,与朋友切磋,讲真话,提升灵魂。

6、1946年,蒋介石欲任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氏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愚戆书生,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以为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

7、①认清自己:即使像苏格拉底和孔子这样,在哲学、思想、教育等领域都有这么崇高的地位的人,仍然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说明他们能够找准自身定位,对自身有准确的定位。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见《论语述而》)。(孔子说自己无知的名言)。

9、(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10、(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11、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12、诗人是想跟老婆表白、浪漫一下:无论老成啥样,神马都不记得都不会忘了想你。并不是说自己老了就痴呆了!

13、(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14、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能做到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然后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15、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16、三十岁时,他有机会去到洛阳,就特地送了一只大雁给老子作为见面礼,向他请教礼乐。

1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18、“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样的心态,会让你好受很多。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陶冷月自谓:解放前,清高思想救了我;解放后,清高思想害了我。

21、(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22、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23、如果万民的德行都提升了,主政者还需要做其他事情吗?就不需要了,可以任由民众自己发展、自由发展,社会也不会出现动乱、纠纷。

24、 孔子于神怪之事付之阙如,避而不谈,意味着既不肯定其有,也不肯定其无。

25、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26、(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27、(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28、(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29、(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30、译文: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31、小步读书会,自读、深读、探究、表达。让孩子从不爱阅读到爱阅读,从浅阅读到深阅读,从学习阅读到用阅读去学习,去探究,去表达。

32、“自省”是一种能力,自省能力好的人表现为意志力强、个性独立、有自己内在世界观、喜欢独处、追求自己的兴趣、显得有自信、穿着有自己的风格、能独立完成研究主题。而自省能力差的人自我价值感很低、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不太留意自己日常的感觉、时常担心亲近的人会不喜欢自己、不喜欢一个人生活、有时会有虚无感、觉得没有真正活着、经常为一些小事不安。

33、译文: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34、(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35、(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36、(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37、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

3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9、其实,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作为老百姓,又能真正知道多少事情呢?从古至今,那紫禁城里发生的事情,老百姓能知道多少呢?又为什么会如此呢?

40、(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41、(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42、既然教育的目的是唤醒,那就一定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唤醒方式。

43、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44、陈寅恪与鲁迅颇有交往,却从不谈及此事,自谓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名人之嫌。

45、(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6、批评了宰予,他又觉得过意不去,接着安慰了宰予一番:“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说,做人要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到底能否成才。

47、(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48、(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49、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50、(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51、记住,烦恼是一面镜子,只要你一笑,烦恼就变成开心了。

5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53、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5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55、孔丘,字仲尼,从前人们一直尊称他为孔子。他是春秋时鲁国人。

56、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见《论语述而》)。

57、我们只有了解了孔子的施政理念,在他的语境下解释出来这个句子的意思能合理地进行逻辑自洽,才是正确的理解。而“愚民”之说,是与孔子的理念相违背,那就必然是错误的。

58、他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据说,孔子门下有三千名学生,最为出色的有七十二个。

59、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教育是“有类”的,就是说,接受教育的权利,把持在少数贵族的手里。

6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61、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说白了就是“我是无知的”。苏格拉底这么伟大的先哲为何会觉得自己是无知的,其实是非常虚心,因为人类的知识没有边界,无法探寻到人类知识的边界。对于知识来说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我们都是无知的,这显出苏格拉底学无止境的态度。

6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3、施蛰存晚年致函茅盾云:二十年禁锢生涯,使晚得以潜心读书,亦有所利,兴致旁及金石碑版,曾作《金石百咏》一卷,今检奉一册,作为向师门汇报二十年业绩,请指教之。

64、(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65、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67、故而《论语》中记载,叶公问政时,孔子说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69、《论语·为政》 又云:“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子路”) 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

70、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71、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72、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怎么风里来、云里去,怎么样上天。我见了老子,没法琢磨他,他大概像一条龙吧。”

73、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74、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希望能够有一份收入可观的事业,如果您想加入阅读行业,却不知如何选择项目,如果您正好经营书店、阅读馆、教培机构、图书馆、绘本馆等经济业态,想要提升机构核心竞争力,实现长久盈利,那书果星球诚邀您加入,共创阅读指导新蓝海!

75、也许,一些人在说“不知道”时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闻和无知的表现,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却体现着一种做人的谦逊和科学家治学的严谨态度,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76、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日: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见《论语-雍也》)。

77、过去只有给贵族念书的“官学”孔子办了,“私学”,以后贵族独占的文化教育也可以传给一般的人了。

78、(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79、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80、以此看来,我们记住了孔子,是因为“玩得来、很舒服”。那么,你对孔子的印象如何呢?为什么会玩得来?认真想一想,孔子博学而有趣,幽默又不失体面。

8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82、(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83、(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84、(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85、(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86、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87、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又是称“万世之师”的圣人,最讲究的就是“教化”,也就是说通过诗书礼仪、楷模效应等,让全社会都达到一定程度的道德水平。这正是“使知之”的过程,怎么可能会“不可使知之”?

88、哲学上我们说做人做事做到“无我”是至高境界,但真要做到,几乎不可能。昨天我们说过,我们很难做到客观,没有谁心中的世界是客观的,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就像我们说“中”,天下有没有一个“中”?因为“中”是对两边而言,才构成了“中”这个观念。其实对比出的这个“中”,对另一点来说又是偏了,没有绝对的中。又用方位来说,你站在一个房间,说自己是在中,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可是站在北方看你是站在南方,在南方看你是站在北方,没有中间的。

89、第要找准自身定位。孔子认为,做人和做学问都要实事求是,不知道的要敢于说不知道。苏格拉底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无知的地方,就算是伟大的先哲也有自己的知识盲区。这体现出二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身实力,认识自己在知识面前的渺小,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事业上的成功。就如汉高祖刘邦能够意识到自己论计谋不如子房,论抚恤百姓不如萧何,论打仗不如韩信,但是他可以找准自己的定位,知人善任,取天下英才而用之,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90、(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91、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2、孔子的无我,也使他看淡了生死。子曰:“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他说我与其以君臣的关系,死在臣子的手边,还不如以师生的关系,死于你们学生的手边更好些。其实,一个人健康快乐的活着,死的时候干脆利落,不牵累别人、不拖累自己,就是第一等人。不要拖累别人,不要拖累自己,如何安排自己的死,最好找一个洞,先进去睡好,自己差不多了,搬块石头把洞门一堵,好了。

93、这里表达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4、在想法上也多少受了他的影响。比如说,郑国遭到了火灾,别人请子产去求神,还说:“要不然,接着还要发生火灾。”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