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叔本华的书不能读(49句)

2023-10-17 11:03:14 59 0

叔本华的书不能读

1、正是世界上并非都是在思考的人,所以会充斥着令人心惊肉跳、毫无目的的噪音,“造物者在创造人的时候,如果能尽如我们所愿,实在不应该给我们安上耳朵,或者,至少能在我们耳里装置上空气不能通过的“覆皮”,像蝙蝠一样(关于这点,我实在非常羡慕蝙蝠)。”

2、其一种很大的愚蠢是"不在他自身的本质中去寻找幸福,而是在 别人看待他是什么 中寻找幸福。

3、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schopenhauer/(叔本华的书不能读)。

4、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一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的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这原因,大概一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再则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数千年,仍无损其价值,我知道目前要学习古代语言已日渐困难,这种学习,如果一旦停止,当然会有一种新文艺兴起,其内容是以前未曾有过的野蛮、浅薄和无价值。

5、一般来说,童年缺乏父爱或母爱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少都会形成一些古怪的性格或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幼年丧父或丧母,很多根本都长不成人就夭折了或很早就进了监狱。(叔本华的书不能读)。

6、于是在那些过去的时光里,你没有浪费一分一秒,你一直在成长。有些人往往会对别人炫耀说,自己读过很多很多的书。但真正读书的人,是不会向别人炫耀的。

7、叔本华对人生看得无比透彻,谁都不服的尼采曾说:“在读完叔本华著作的第一页以后,就很清楚地知道,我要把他所写的所有文字都读完为止;他所说的每一个词我都要听。叔本华是我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教育者。我的先驱是叔本华。”

8、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9、读者大众的愚蠢和反常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因为他们把各个时代、各个民族保存下来的至为高贵和稀罕的各种思想作品放着不读,一门心思地偏要拿起每天都在涌现的、出自平庸头脑的胡编乱造,纯粹只是因为这些文字是今天才印刷的,油墨还没干透。其实,从这些印刷物诞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要鄙视和无视它们,而用不了几年的时间,这些劣作就会永远招来其他人同样的对待。这些印刷物只为人们嘲弄逝去的荒唐年代提供了笑料和话题。

10、这本书表面上的文体是小品散文,其实写的却是哲学。创造性的思考与写作,有一个根本性的原理:不是一种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话里有话,它是快速而无意识地思维能力的体现。从一句话里能“话出”怎样别的话,这完全不可预知,这才是“内心在动”的本来样子。

11、不是宣称“实现抱负”,而是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某种理想借以实现自身的工具”。

12、所以现在你可以明白了。叔本华那番话的意思。

13、对于人类而言,无聊的酷刑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虽然口袋充裕,却无法感受快乐,因为他们已经陷入到了无聊的深渊。于是,为了逃避这个可怕的地方,不停的旅行,度假,到处寻找刺激,让他们越来越麻木的快乐,感到一丝放松。奢侈,排场,酒精,毒品,混乱的趴体不过本质上都是他们努力逃出无聊境地的挣扎。于是这些人可能,为了追寻一点快乐,时刻坐立不安,所作越来越危险,事实上报纸上屡见不鲜了。如果不加以觉察的话,结果只能是两种,悲剧,尚未悲剧的千仓百孔。

14、“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15、原因何在?其中一个就在于:我们对人生的最初的认识,不是来源于鲜活切近的生活,而是来源于虚假的文学作品。

16、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绝少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插上一句“这让我感到厌倦”,但叔本华和尼采在自己的著作中决不排斥类似的插话。这样的插话本身,已经意味着做哲学,这是两种哲学文体的冲突。康德严格区分了理性语言与私人感情语言,他只把类似“我厌恶”的表达放在私人信件中。

17、“希望是最大的祸害,真理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错误,真理的敌人不是谎言而是深信不疑,死亡的最终报酬是不会再死一次。” —— 尼采

18、我们有两种历史:政治的历史和文学、艺术的历史。

19、因为我们只有用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彻底地融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20、思想如同客人,我们不能随自己高兴去召唤他们,而只能耐心等待他们的到来。

21、1860年的今天(9月21日),叔本华在德国法兰克福孤独地离开了这个他认为无法更坏的人世,得年72岁。

22、他的每句话,说得都很有冲劲,就像卢梭的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怎么写句子才会有冲劲呢?要尽量不使用现成的句子。例如这本书的一个小标题“论逐渐变小的道德”——这是什么意思?只有天晓得。这是一个正在形成之中的句子,它属于“现在进行时”,因此活生生具有冲劲。

23、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24、从上面作品中分离出来的书籍包括:《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人生的智慧》《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论说文集》《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人生哲学》

25、从书的演变中了解历史——读书节活动:谈谈我家的那本书

26、我一直深信,并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属于我们的;生命就好比旅行,也许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会拥有有些东西,但是究竟不能带走它。——佚名

27、(8)这一典故见《旧约全书》(创世记)第27章。——译者注

28、而这一切,洞察人事,谙于世故,与人交接周旋,胸有成竹地步入社会的面具的招数。竟然,过早的出现在一个年轻人身上,这就很糟糕了。

29、所以在,在叔本华的观察中,过早的精通这些事并不是一个好信号,年纪轻轻就不再观察与洞悉周遭的一切,却去熟练的追逐那些注定失去的东西。也许在智商和手腕是厉害的,但是这是智慧上的平庸:他已经是一个陷入无聊与痛苦的人了。在这个摆钟中来回摇摆:你逃离了一端,就正在接近另外一端。

30、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有不少的篇章去观察分析我们认为是幸福的东西,重新审视什么是幸福。

31、这个印象有道理,但不完全对。很多年前,我读过一本叔本华著作的中译本《爱与生的苦恼》,译者陈晓南在前言中总结得很好,他说“大体说来,叔本华哲学可说是康德的认识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吠陀的泛神论及厌世观四者的结合。”

32、http://www.gutenberg.org/ebooks/author/3648

33、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当下,书本种类与数量激增,读者较易获取书籍,但是在其质量上稂莠不齐,所以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还要浪费大量时间成本在海量图书中进行筛选,有时遇到过度包装的低俗读物,就有点得不偿失。

34、为把这种情形说清楚,我们可以把人类知识的进步跟一颗行星的轨迹相比,而在取得每一次显著进步以后,人类通常很快就会步入弯路——这我们可以用托勒密周转线(PtolemaischeEpicykeln)表示。在走完每一圈这样的周转线以后,人类重又回到这一周转线的出发点。但那些伟大的思想者却不会走进这些周转线——他们的确引领人类沿着行星的轨道前行。由此可以解释,为何获得后世的名声,经常必须是以失去同时代人的赞许为代价,反之亦然。

35、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国王泽尔士一世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杯的愿运,感慨之余,不禁滋然泪下。”我们再联想到,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十年之后,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所阅读时,岂不也要有潸然泪下的感觉?

36、一个人,一旦为了名声和金钱而活,就不会在乎手段正不正当。

37、RepetitioestMaterStudioun(温习乃研究之母)。任何重要的书都要立即再读一遍,一则因再读时更能了解其所述各种事情之间的联系,知道其末尾,才能彻底理解其开端;再则因为读第二次时,在各处都会有与读第一次时不同的情调和心境,因此,所得的印象也就不同,此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看一件东西一般。

38、这个观点和我极为相似。我的读书原则可简称为“三不读”:生人之作不读,高官之作不读,商人之作不读,无名之作不读。生人有运,惧其学不称位英名不保;高官有权,惧其以权压学众口铄金;商人有财,惧其使财污学令人捉刀;无名而书富者,非疯即庸,无足可观!或以此法偏执,吾自得其乐。

39、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40、既然有了这个“十分之九”原则,选择书也是一件费心的事情了,稍有不慎就会读了劣书。因此,我们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不滥读有法可循,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书,切勿贸然拿来读。例如正享盛名,或者在一年中发行了数本的书籍都是,不管它属于政治、宗教,还是小说、诗歌。你要知道,凡为愚者写作的人常会受大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

41、在他的观察里发现,我们对痛苦与幸福的觉察,是这样子的特性:

42、啊,各个平凡庸常的头脑是多么的千篇一律!他们的思想简直就是出自同一个模子!同一样的场合让他们产生的只是同一样的想法!除此之外,还有他们那些卑微、渺小的目的和打算。这些小人物不管唠叨些什么毫无价值的无聊闲话,只要是新鲜印刷出版,傻乎乎的读者大众就会追捧它们,而那些伟大思想家的巨作却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人问津。

43、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

44、有思想之人的作品与其他庸人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主题鲜明、内容明确的特点,及由此而来的清晰、流畅。

45、 我已经完全抛弃了过去的虚妄观念,“ 幻想的时代已一去不返。”

46、读书者往往被书籍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所以,最好的读物是那种能够带我们到这种沉思的心境里去的读物,而不是那种仅在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林语堂

47、这种动机是一种为自己工作的本能。天才因这种本能的驱动,以某种恒久的形式,表达他的见闻与感受,并不关注其间能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好处。

48、虽然看起来,叔本华对这些名利财富并没有多大兴趣。其实,叔本华很关心关于"幸福"的事。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与思考幸福的事情。但是,在幸福之前,首先要觉知痛苦,《人生之路应该如何走过》中谈到了关于痛苦。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