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48句)

2023-10-13 10:04:32 59 0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

1、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2、                                      ▲                                                                 

3、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4、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6、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阅读答案)。

8、学校制作“流金岁月”展览,你与阿联将共同阅读下面这组材料。(19分)

9、(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考查范围是尾联,减少了难度,答题时要注意全面解答,以防遗漏。特别是用典,需要调动我们以往的知识储备。

10、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1、(5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12、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4、A(①望文生义。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②搭配不当。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可用“绘声绘色”。③望文生义。目不斜视,指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此处可用“目不转睛”。④使用正确。洞若观火,指看得清楚明白。⑤不合语境。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⑥使用正确。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形容技艺纯熟。)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11分)

16、   B.过度商业化倾向不利于传统村落的保护,这是一种利益至上的行为,会使传统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区,失去生机和活力。

17、古诗情感中,有单项(单一)的,更有多项(丰富、复杂、变化)的。有鉴于此,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另外,要根据所给的语言材料的内部层次来确定答题要点,如所给的是“一联”,一般有两个要点;如是“一片”,则可能更多。

1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9、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20、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中秋节的古诗《嫦娥》

21、 青梅竹马 :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22、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3、                                      ▲                                     

24、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纳凉》

25、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26、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种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客观题答案是确定的,那是实的;而主观题答案不确定,那是虚的。既然是虚的,再怎么认真去读,去理解,去组织答案,也很难完全答正确。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思想上先就懈怠了,不是依据对诗意的正确理解,而是去凭运气,瞎晕冒撞,答哪儿是哪儿,并且认为答得越多越好。其实,越是主观题,越要刻意追求答案的客观化,要依据题意用简明的语言组织答案。这样才能保证别人晕时你清醒,得分自然比别人高。

2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9、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30、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1、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32、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33、男人出了院,多年的积蓄都花光了,还伤了一条腿。

34、(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35、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36、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古诗词中咏月的名句很多,请收集五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7、(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与D级。

38、抱琴出南楼,气爽浮云灭。松风吹天箫,竹路踏碎月。后山鹤唳定,前浦荷香发。境寂良夜深,了与人间别。——李群玉《山中秋夕》

39、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40、   C.何执中位高权重,深受圣宠。何执中辅佐朝政十几年,随着年岁渐高,皇帝让他每月只需参见六次表示问候,他去世时皇帝停止临朝听政三天。

41、这两首诗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哪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42、    C.政和二年/大长公主丧/罢上元端门观灯/执中言/不宜以长主故阏众/情愿特为徙日/以昭与民同乐之意/帝重逆其请/为申五日期/

4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44、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李华《吊古战场文》

45、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4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7、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