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下里巴人(33句)

2023-10-07 09:49:50 59 0

下里巴人

1、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谭、娄纯正儒者,那得动意于下里巴人。”

2、下里巴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àlǐbārén,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文章,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3、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4、阳春白雪,读音是yángchūnbáixuě。

5、   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后来就用来代表高雅的文艺作品,或者高贵典雅之人;而“下里巴人”则代表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或者是指一些庸俗的小市民。

6、   "别问亲不亲、骨头连着筋......"

7、扩散!平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76名,今起报名啦……

8、  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歌唱。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有好几千人跟着唱。后来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怎能被一般人理解呢?我的情况正是这样啊!”

9、注释: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有人唱在郢中的,他开始说:《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

10、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11、“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指乡里、乡村,“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12、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13、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14、《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成语“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由来这两个词语出战国后期楚国的大辞赋家宋玉的《对楚王问》。

15、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16、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17、      正因为家教、视野、格局的不同,人的行为规范和思维底线就完全不同。不说什么“人分三六九等”,就两种已经拉开了灵魂的距离:一种是“阳春白雪”,一种是“下里巴人”。去年翻《楚辞》刚好看到《宋玉答楚王问》,里面就讲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典故——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都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

18、和者盖寡意思是能够跟着唱和的人一定很少,这句话出自于东汉大臣李固所写的一篇书信《遗黄琼书》。

19、空前火爆!省内外数万人狂欢平昌音乐帐篷节,快来收图哟!

20、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1、牛!平昌霸屏央视近1小时,快看你家乡上镜了吗?

22、像这种下里巴人的作品就不要拿上来丢人现眼了。

23、出自《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24、《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5、阳春、白雪后传入楚国: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6、   一个家庭如若没有家规,孩子必定有恃无恐、上房揭瓦,长大必然也呈现出没有家教的样子。“家教”不单单是定个规矩给孩子,父母自己就可以玩忽职守、崇洋媚外、稀里糊涂了。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在做着示范作用。有人抱怨说:“和一个人相处很久了,都看不出来Ta其实是和我三观不合,最终还是分了手。”所以,古人谈到“婚姻一定要门当户对”这个择偶理念,还是比较科学的:正所谓“不是一类人,不进一家门。”

27、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28、关注后您可以经常看到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9、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30、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31、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32、有一次,楚襄王在和宋玉谈话时故意为难宋玉,对他说:“先生有什么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官员士大夫以及一般的民众这样多的人说你的坏话呢?”宋玉说:“啊!是吗?可能有这种情况吧,请大王宽恕我的不是。听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也许你会改变这个看法。咱们这里的老百姓都爱唱歌,有一个外地来的`歌者也来到郢中想展示一下。刚开始他唱了一首《下里巴人》,咱郢中和着他唱的人有成千上万;于是他就改唱有一定难度的《阳阿薤露》,咱郢中能和着他唱的人就只有几百人了;后来他又接着唱《阳春》、《白雪》,咱们郢中中能应和的人就很少了。如果这位客人再唱更高雅的歌曲,使出花腔手段,扩大音区,飙高音,甩长音,加顿挫,飘如流云,急似飚风,那咱们郢中能有几人勉强和着唱很就不错了。为什么,其原因就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