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45句)

2023-10-02 10:46:43 59 0

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

1、虚才能放空外物,不把持,不占有。《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有若无,实若虚。”有的好像没有,实在好像空虚,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2、对于钱财、名利、地位、情感,不要执着太多,越期待越失落。不如保持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不管什么东西,来了我们就去迎接,走了我们也不强求。(道德经精髓就在三句话)。

3、你想守住刚猛,刚则易折,你想守住财富,富不过三代,你想保住权力,新生一代早就等不及了。

4、原来,老子所讲的道德,跟我们所熟悉的道德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平时听到比较多的是关于道德的教条,而老子所说的道德却揭开了天地万物与人生的秘密。

5、老子说:“所谓仁义,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仁义,就如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老子的这番话让孔子哑口无言,陷入了深思,三天都没有说话。

6、所以,古代的圣贤人物,不怎么谈利,而是喜欢谈吉,谈福。吉和福看重长期累积的效果,而不注重当下一城一地的得失。

7、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贫富,而在于认知层次的不同,即思想境界的不同!

8、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指大善的人。大善的人好像是水,水总是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却不与万物相争而以平静自持,甚至甘心处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地方。这句话以水的品性来赞扬利他、无私的美德和品格,以及“不争无忧”、“甘于平淡”的精神。

9、有的时候暂时获利,但破坏了阴阳的平衡,对将来的稳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暂时受损,但有利于维护阴阳的平衡,反而对将来的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10、虚才能不恋权位,该舍就舍,该去则去。“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

11、天下的圣人、宗教家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

12、老子说:“所谓仁义,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仁义,就如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老子的这番话让孔子哑口无言,陷入了深思,三天都没有说话。

13、人取法地,就不能取法天和道吗?唐代学者李约《道德经新解》的读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祸害不是无缘无故来的,都是因为贪而无厌让自己渐渐失去了初心,忘记了当初要走的路和方向,于是就在欲望中渐渐迷失了自己。

15、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大家深刻阐述的“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自然真理,这些都是对弱者来说特别有用的。比如说,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弱的,但是坚硬的牙齿都落完了,而舌头依然很好的存在着。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16、历史学家任继愈老先生说:《道德经》是写给弱者的哲学慰藉。这句话非要有道理的,因为弱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柔弱、不起眼,就如这水一样,但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水滴石穿。

17、释义: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18、老子说:“大河之水能够倒流吗?大河之水是不能够倒流的。只能遵循造化所定的流向。动乱产生于人心,而人心是变化莫测的,天下动乱之所以此起彼伏,屡禁不止,正说明这休止动乱人力难以启及的道理。

19、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所以,古代的圣贤人物,不怎么谈利,而是喜欢谈吉,谈福。吉和福看重长期累积的效果,而不注重当下一城一地的得失。

21、但人不一样,人是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上帝。

22、过于急功近利的人,往往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只注重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不会有远大的格局,也没有耐心去等待更好的结果,所以,他们注定输给了自己的贪念。

23、不是自己的,一毫而莫取。清风明月虽无尽,但观月之亭,临风之阁,能无尽乎?因此,知止就是:放开心事皆无限,一点道心四海同。

24、投稿邮箱:690089431@qq.com

25、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不会黑白分明,而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说,记住老子《道德经》中的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改变我们的认知,拔高我们的境界,这样可以让我们瞬间成熟!

26、在我们的生活中,“道德”是一个词;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哲学概念,上面我们说的就是“道”,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德”。

27、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解决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28、“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不仅是在道德经中,在道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谁要是能够真正领悟到这个字的真正意思。那么他就是真正的圣人,就可以立刻飞身成仙。

29、孔子与老子论道,老子问:“听说你喜欢周礼,为什么呢?”

30、我们现代人,非常的直接,我给你做多少事,你给我多少钱,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问有什么利益?物质文明席卷之处,一切以现实的利害作为好坏的标准。没有显而易见的利益,值得做吗?一切是如此的短视和虚浮。

31、孔子与老子论道,老子问:“听说你喜欢周礼,为什么呢?”

32、《道德经》共81章,文意深奥,很多人没有耐心读完或者读不懂。其实,要想读懂《道德经》,悟透这3句口诀就可以了。因为老子的《道德经》思想精华都浓缩在这3句口诀上!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33、知足者最富有,我们首先要学会不与人攀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开心就好,不要让自己丢失了底线,一辈子就三万余天而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辈子活得舒适就好了,不必太在乎一些外在的东西。

34、但是道是玄之又玄,没有人能够真正讲的不清楚,大多数人都是从很多经典中推测,得到的不过只是字面意思而已,但是真正的还没有人能够懂得。讲一句实在的话,“道”就是真正能够读懂天地,找到天地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其自然,天理不可违。

35、《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老子和孔子的经典对话:

36、释义: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37、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始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38、▶中国人这个可怕的吃饭习惯,是时候改改了!

39、多少人在黑暗中挣扎了很久,却在黎明到来之前那一刻就是放弃了,失败往往是那些没有坚持下去的人,而成功却是留给了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哪怕黑暗再黑,始终要坚持着住,始终等待黎明的到来。

40、这个“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大自然是指人类世界之外的非人为的生命与物质世界,而“自然”是指自己如此。

41、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告诫人们要“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即: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却甘愿做天下的溪涧。《易·系辞下》所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即:尺蠖将自己的身躯尽量地弯曲,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

42、人只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学习悟透很多道理,深刻体会大自然的奥秘。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说:我们要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

4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44、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