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孔子论语十二章(81句)

2023-09-28 10:27:02 59 0

孔子论语十二章

1、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十二章)。

7、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8、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9、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0、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11、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12、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3、重视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现在谈到学习,人们往往狭隘地理解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就是为了考试出成绩。读了《论语》让我们更一步了解到孔子的学习范围很广,更敬佩他的才华,孔子本人就精通“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马车)、书(文学)、数(算法)你看,孔子绝对算得上一个多面手,可谓入可文、出可武。这种学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4、注释:①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为一军。 ②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15、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孔子论语十二章)。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孔子说:“从温习学过的知识里进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22、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23、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4、仁:仁德。《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25、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2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7、意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实的人交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同表明老实而心术不正的人交友,同善于谀奉承德人交友,同善于花言巧语而胸无实学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28、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在于他们用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才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

29、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30、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31、确切来说,论语十二章的作者是孔子和他的一些学生。

3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3、 ——《学而》

3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35、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36、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37、 ——《里仁》

38、第一首: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一

39、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40、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jú):规矩,规范。

41、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十二章注释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4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43、③好 (hào):喜欢,爱好。 ④乐(lè):以……为乐趣。

44、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4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7、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48、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9、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

50、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1、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5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3、注释:①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的学生。 ②吾: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54、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以进步,而怎么学习又该向谁学习呢?

55、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56、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57、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58、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

5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60、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61、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6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3、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64、第二个层次是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在《论语 为政》中,孔子这样教育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66、《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67、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6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9、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70、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1、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72、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73、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面学习的结果。

74、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5、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76、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77、“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78、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 指热水。 ②肱(gōng):胳膊。 ③于:对,对于。

7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0、《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