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渊明桃花源记(31句)

2023-09-27 09:44:30 59 0

陶渊明桃花源记

1、biàn yào hái jiā ,shè jiǔ shā jī zuò shí 。cūn zhōng wén yǒu cǐ rén ,xián lái wèn xùn

2、渔夫出来后,首先告诉郡守。郡守也觉得是个好地方,派人去寻找,无法找到渔夫说的地方。南阳刘子骥听说了这个消息,也亲自去寻找。

3、huáng fā chuí tiáo ,bìng yí rán zì lè 。(陶渊明桃花源记)。

4、《桃花源记》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散文。作者汪曾祺于娓娓而谈中赞扬了我们祖国悠久而又丰富的文化历史,赞扬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的优良品质。

5、 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一个普通的渔人怎么可能直接见到这个级别的官员?

6、一诗一文,可见陶渊明对桃花源之渴望之切。而能写出这样的文章,除了他隐逸高洁的性情之外,更与时代背景和出身经历是分不开的。

7、陶渊明(365—427年),跨晋宋两代,浔阳柴桑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8、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渔人胆子很大,进入桃花源,看见了什么?山中间有一片平整的土地,有良田,有住户,注意“阡陌交通”四个字,“阡陌”也写作“千百”,现在解释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说文解字》是这样说的:“千”是空间概念,指南北方向。往南是人生的方向,往北是人死的方向。“百”是时间概念,指把从日出到下一个日出之间的时间段划分为一百刻。所以,“阡陌”还有一种解释为“通向坟墓的小路”。

12、biàn shě chuán ,cóng kǒu rù 。chū jí xiá ,cái tōng rén 。

1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4、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15、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

16、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7、陶渊明及其子孙虽已无考,桃花源旧址更是子虚乌有,然而陶渊明高洁隐逸的精神,却在世间永远流传!

18、陶渊明“少时壮且厉,抚剑自行游”,“游好在六经”,是有过很多雄心壮志的。但门第不高,怀才不遇,出仕已近三十岁,也只能是江州祭酒微职,难以展才,又厌恶官场逢迎,樊笼尘网,几度自解赋归,断断续续地出仕入仕十二年,终于在四十一岁时决意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志,成为东晋遗民诗人的代表人物。《容斋随笔》称其“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

19、zì yún xiān shì bì qín shí luàn ,lǜ qī zǐ yì rén lái cǐ jué jìng ,bú fù chū yān ;

20、渔人在桃花源住了数日,临走的时候,这些人告诫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要把这个秘密说出去,但是渔人在路上处处留下标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1、但作者的生活经历告诉他,这样的地方极为罕见,恐怕没有,若真有的话必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原因才能免于乱世的干扰。

22、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3、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4、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25、jì chū ,dé qí chuán ,biàn fú xiàng lù ,chù chù zhì zhī 。

26、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7、人物的所见所得就是我们的所见所得。而这个人又偏偏是一个没有名姓的“武陵人”。

28、桃花源人在发现这个外来的不速之客时,“设酒杀鸡作食”来招待渔人,在听到外界世事变化无常时,桃花源人“皆叹惋”,充分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能够免于战祸的庆幸以及对外界处于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与人格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映出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本质,显示出了桃花源人对平等劳动、自由幸福生活的满足。在渔人将要离开桃花源时,桃花源人特别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他们希望自己的幸福美好生活不会受到外界的打扰,显示出了桃花源淳朴的民风与外界的格格不入。

29、自己久居官场,早已看透尔虞我诈,归隐山林,明哲保身的思想其实早就显现。

30、我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就以上问题发表我的看法!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