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录体散文集有哪些(32句)

2023-09-26 10:51:07 59 0

语录体散文集有哪些

1、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语录体散文集有哪些)。

2、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臺。总发从军,歷二百餘战。虽未能远入荒夷,洗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

3、孔子本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但他的仕鲁和周游列国,均以失败告终。孔子的政治理想是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的核心是“仁”。他一生汲汲于从政行道,都没能达到目的,退而从事文献整理和著述,为传播和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创立的儒学思想形成了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民族文化精神形态的表现。  (语录体散文集有哪些)。

4、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5、《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为“四书”之一;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6、《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7、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三国·曹丕)。 

8、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9、《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和《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成语故事:明察秋毫、揠苗助长、缘木求鱼、出类拔萃、一曝十寒、心悦诚服等。

10、朱熹(1130~1200)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曾任秘阁修撰等。卒謚文。《宋史》卷四二九有传。着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另有与弟子问答的记录《朱子语类》。,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着述和讲学。他继承了北宋周敦颐和程颐等人的文道观,幷对文与道的关係作了更深入的论述。首先,朱熹强调道的重要性:“这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朱子语类》卷一叁九)这段话是针对唐代李汉《昌黎先生集序》“文者,贯道之器也”而说的,在朱熹看来,“文以贯道”之说仍嫌太重视文了,所以他明确地强调道是第一性的,道是根本,而文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然而朱熹幷不认为文与道是毫不相干的,他曾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叁代圣贤文章,皆从此心写出,文便是道。”(《朱子语类》卷一叁九)这就更加清楚地说明了道为本、文为末的关係。从表面上看,朱熹的文道观与北宋理学家如出一辙,但由于他在强调重道轻文的同时又认为文道一体,幷指责韩愈“未免裂道与文以为两物”(《读唐志》),所以他事实上承认了文学的价值。在理学思想内部,朱熹的文学观比二程更为通达。正因如此,朱熹虽然批评韩愈、苏轼等人倒置了文与道的关係,但他对歷代文学中的佳作深有会心,幷常与弟子探讨歷代文人的优劣。

11、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古代文学”复习签到内容;

12、《语文趣谈》栏目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对同类型素材的“趣味化重组”,启发学生“清理知识的仓库”,广泛联想,实现知识的迁移。该栏目将会把古今中外的素材广泛联系,再给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对这些材料再次“重组”,得出自己的答案。

13、梁斌的“红旗谱”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

14、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15、饶德操诗为近时僧中之冠。早有大志,既不遇,纵酒自晦,或数日不醒,醉时往往登屋危坐,浩歌慟哭,达旦乃下。又尝醉赴汴水,适遇客舟救之获免。(《老学庵笔记》卷二)

16、27《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17、措辞尖锐,气势凌厉,锋芒不但直指奸相秦檜,而且指向宋高宗。这是爱国军民声讨投降派的正义檄文。胡銓的上书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秦檜等人惊恐万状,爱国之士则将它刻印流传,金人也为之丧胆据《续资治通鉴》卷一二一和《宋史•胡銓传》,胡銓上书事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四天后秦檜在宋高宗支持下把胡銓发配往昭州编管。宜兴进士吴师古把胡銓的封事刻印散发,也被流放袁州。金人闻知此事,以千金求其书。。

18、是产生在2500余年以前,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19、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20、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1、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22、《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23、“语文趣谈”第二十六期: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24、  庄子:提倡天人合清静无为,《庄子》(南华真经),擅讲寓言故事,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都出自《庄子》

25、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26、《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27、在唐宋派之后,马古礼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晚明的公安派上。需要指出的是,他在研究明代散文的表述中一直不曾使用这些流派的名称标签,但是对某一群体作家所体现的文学主张和风格是有清晰认识的。所谓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是袁宗道(1560—1600)、袁宏道(1568—1610)和袁中道(1570—1626)兄弟三人,其中“袁宏道为主将,其禀赋与成就远在其他兄弟二人之上”。“这位不拘格套的多产作家以反对过分复古蹈袭的面貌出现”,马古礼认为内容和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复古派必然不能延续下去,袁宏道等一类主张“独抒性灵”的作家的出现是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袁宏道的作品中,很难发现摹拟因袭,他似乎喜欢自然流露天性,任情自适(……)这种不落窠臼的主张使得他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文字也不乏诗意流露。”马古礼从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和袁宏道本人所受禅佛思想的影响来解释他以性情抒发来逃避痛苦的社会现实。在文字特点上,“袁宏道常用长句,灵动俊快,活脱鲜隽,偶尔也有爱奇尚异和幽曲僻涩之处”。此外,与大多数国内学者只强调公安派反道学色彩不同,马古礼从一个外国学者的旁观立场发现袁宏道的性灵文章有其相对性,“归根结底,他也是时代的产物”,“同样喜欢论儒义理”,终难逃脱传统道学的藩篱,“因此这种反驳是表浅的,而且是注定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到明朝末年再次回归正宗古文,最终确立了“尊经复古”的思想。马古礼言之不详,一笔带过,大概指涉的是以张溥、张采为代表的复社,并顺便提及他早年译过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此外,马古礼还译有许獬(生卒不详,约1616年前后在世)的《古砚说》。

28、由于《论语》在中华文化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历来研习者代不乏人,甚至趋之若鹜,关于《论语》的集解、集注、正义、别裁、疏证等著作数不胜数,可谓汗牛充栋、浩瀚如海,逐渐成为一套庞大的知识体系。

29、四六这种文体经过北宋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努力,已经具备了不同于唐代駢文的特点。南宋的四六作家正是在欧、苏的影响下进行写作的,所以在运散入駢、多用长句等方面都继承了欧、苏的传统,使四六成为灵活多姿、便于议论的应用文体。

30、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31、2018年文学考研必备资料《通关宝典+秒杀题集》发售啦!(点击查看详情~)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