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元曲四大家(34句)

2023-09-23 09:59:54 59 0

元曲四大家

1、郑光祖的作品以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剧作为主,以文采见长,语言典雅,受王实甫影响颇深。

2、元曲四大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3、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

4、清代,中央政府正式任命的第一任台湾巡抚是?

5、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写昭君出塞的故事,它大胆地改变史实,塑造了王昭君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者的形象,抨击了皇帝左右文臣武将的昏庸和无能。

6、元曲原本是民间流传的“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7、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国家的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什么风险?

8、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其中包括杂剧和散曲。

9、郑光祖,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

10、关汉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汉卿“是字,号已斋(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11、《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主要讲述的是李家小姐千金与裴家少年少俊游园偶遇,互相爱慕,互致情诗,后经历波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12、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13、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马致远以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汉宫秋》、《青衫泪》。因元曲《天净沙•秋思》而闻名于世,因此也被成为“秋思之祖”。

14、 把长江分为上游、中游、下游的两个城市是?

15、明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谓:“白仁甫之词,如鹏抟九霄,风骨磊磈,词源滂沛,若大鹏之起于北冥,奋翼凌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王国维亦盛赞白朴为“诗中刘梦得,词中苏东坡,婉约豪放,两美盖皆有之矣”。其《墙头马上》被翻译为日文,《梧桐雨》在1851年被法国著名汉学家马赞撰文介绍海外。

16、元曲四大家分别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出生于1219年,死于1301年,被称为元代杂剧代言人,元代戏剧作家,他是“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整体风格充满忧郁,文章内容多姿多彩,很有文学价值。著名的创作有“窦娥冤、望江亭等。”现在仍然记得上学时代学习的窦娥冤悲惨的故事。

17、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也有资料显示可能是山西曲沃县,在河曲县为他修有白朴塔。

18、  当时的泽州(今山西晋城)曾出过一位有文化的说唱艺人孔三传,他在唐宋大曲和鼓子词一类单宫调说唱的基础上,首创“诸宫调”说唱艺术,采用传奇、灵怪故事,编演诸宫调说唱本,在卞京瓦舍中献艺,曾经名噪一时。为元杂剧的形成,创造了更成熟的条件。

19、白朴生于金国,自幼颠沛流浪、饱经战乱,成年后才定居中原。其代表作品有《墙头马上》和《梧桐雨》。早年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对美好生活与感情有着强烈的向往,比如《墙头马上》歌颂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梧桐雨》则是和白居易一样,明显同情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

20、《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简称《破窑记》,描写的是富家女刘月娥因掷彩球择婿时选中穷秀才吕蒙正,被父亲赶到破窑居住,最后吕蒙正中状元,刘月娥父女和好。

21、元曲作家王和卿生性诙谐,常常和关汉卿互相嘲谑,而关汉卿往往落下风。王和卿去世以后,鼻涕长流。关汉卿去吊唁他,旁人告诉他王和卿是坐化的。关汉卿问鼻涕是怎么回事;旁人委婉地说是玉筋。关汉卿不以为然地笑道:我说你们不知道吧,这是嗓。

22、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23、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

24、归家后,从父习进士业,专学律赋,颇有能声,为后进之翘楚。遗山每过之,必问为学次弟。尝赠之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蒙古定宗二年(1247),白朴22岁,结婚娶妇。因幼遭亡国之难,仓皇失母,故以常有满目山川之叹,居恒郁郁不乐,屈节降志,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且放浪形骸,期於适意。青壮年时期,曾漫游大都、顺天(保定)、寿春(安徽寿县)、怀州(河南沁阳)等地。元中统二年(1261),中书左丞相史天泽拟荐之于朝,朴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55岁时,徙家金陵,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示雅志。在大都曾与关汉卿等同入玉京书会,为当时剧坛上的风云人物。贾仲明吊赵子祥词云:“白仁甫、关汉卿,《丽情集》天下流行。”晚年北返故里,元大德十年(1306),白朴81岁时重游扬州,此后,事迹不详。因子白镛仕元,赠嘉议大夫、太常礼仪院太卿。

25、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26、那时把六畜劳伤,鼻中流出的脓水叫做嗓;也把喜欢中伤刻薄他人叫做嗓。关汉卿在朋友死后还如此戏谑,略显刻薄地暗示王和卿的为人与病情,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似乎一切事情,包括生死,在他看来,都不再有庄严感,也少见悲戚。而这种放浪不羁,幽默洒脱,在他的剧作中更是常常表现。

27、招聘|报名截止5月29日!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招聘

28、  参加书会的作者称为书会才人,他们在诸宫调和金院本的舞台艺术基础上,综合唐宋话本、词曲歌舞和说唱艺术的经验,运用代言体,创造性地开拓了一本戏四折、换用四个宫调、敷演一部完整故事的元杂剧形式。

29、(游晋):游览山西大山名川,体悟三晋人文情怀

30、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31、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远,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

32、  早在北宋年间,山西南部已有了萌芽状态的戏剧艺术,如滑稽戏、歌舞戏、百戏技艺、傀儡戏、影戏等,均在民间广为流行。

33、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