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55句)

2023-09-22 09:47:14 59 0

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1、(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2、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论语全文注释及赏析)。

3、(注释)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径。

4、(译文)聪明人不4102会迷惑,有仁德的人1653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6、(赏析)“克”有两种意思:一为“克制”,二为“战胜”。这里两种解法都有意味。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7、(赏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8、季氏将伐颛臾一事,不见经传。后世注家以为是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惧祸而止。《史记·孔子世家》载:“仲由为季氏宰”在前497(定公十三年);季康子召冉有在前492(鲁哀公三年),其时子路随孔子在陈。至于二人何时同为季氏家臣,则不得而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有季康子向孔子询问季路、冉有才能的事,也不著年代。据推测当在鲁哀公初年。

9、(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0、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

11、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2、(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3、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14、(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5、(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6、(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7、①一言:一个字。言,字。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9、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0、(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1、⑥君子:《论语》中的“君子”指道德修养高的人,即“有德者”;有时又指“有位者”,即职位高的人。这里指“有德者”。

22、(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23、(出自):《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清·徐坷《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作监临,斯文扫地。” 

24、(解释):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25、(我要投稿)(我要加群)(我要买书)(我要听网课)

2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27、(赏析)颜渊是个谦虚内向的学生,孔子因材施教,针对其个性,提出了“仁”的具体主张,教育学生要坚守正道,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是关于“仁”的最高标准,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8、(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解释):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3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31、(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4、由于礼在政治运作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礼制,对于越礼行为严加惩罚,以保证政局和社会稳定。如果有做臣子的胆敢使用天子礼仪,那就是大逆不道,视同谋反。比如,西汉名将周亚夫就是因越礼招祸。周亚夫虽然贤能,并且立有大功,但由于对皇帝不够恭顺,所以汉景帝对他非常不满。汉景帝赏赐给他酒菜,桌上只放了一大块肉,但没给他准备筷子。周亚夫认为皇帝是故意难为自己,就生气地对侍者发火,这种失礼行为坚定了景帝决定除掉他的决心。后来,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五百件皇宫御用盔甲盾牌,准备将来给父亲殉葬。有人对周亚夫父子不满,就向皇帝告发周亚夫,说他购买兵器准备反叛。周亚夫本无反叛之心,但这种僭越行为却解释不清,对他心怀不满的汉景帝便借机将他下狱。作为一代名将,周亚夫不堪狱吏凌辱,在狱中绝食而死。再如唐代李辅国,仗着手握重兵,竟然矫诏率军软禁唐玄宗。后因拥戴唐代宗有功,对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他的僭越行为,令代宗忍无可忍,派人把他刺杀。

35、(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7、(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8、天命:含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

39、(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40、(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1、“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42、(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43、(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4、(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5、(扩展资料)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46、仿照上述分析,尝试赏析解读下列《论语》名句。

47、(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论语原文译文6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48、撇开冉雍不谈,通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时候,孔子总是大力赞美自己的弟子,不遗余力地向社会、向当政者推荐他们,这与孔子一向低调谦和的风格不太相符。孔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目的何在?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孔子的这个做法背后大有文章。我们都知道,孔子一生修德求学,最终的目的是一展才华,在各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使天下太平。但是,周游列国十多年,孔子处处碰壁,不仅政治主张备受冷遇,有时甚至有性命之忧。孔子彻底明白,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有生之年已是无法实现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弟子,由他们发扬自己的学说,推行自己的主张。此乃孔子曲线从政的道路,是孔子的无奈,也是他超越性的长远智慧。

49、(赏析)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他老人家不仅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对于诗歌,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不是个坏人。

5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1、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52、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5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4、(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