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78句)

2023-09-09 10:15:41 59 0

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3、干苦工的人们拉车的也在内虽然不会欢迎战争,可是碰到了它也不一定就准倒霉。每逢战争一来,最着慌的是阔人们。他们一听见风声不好,赶快就想逃命。老舍

4、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5、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便出关相迎,果然见一长须如雪,道骨仙风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而来,这就是老子。

6、自从外卖的兴起,人类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一切都更快的年代,因为省去了很多人做饭的时间。那么这期间,也不乏有些不良的商家,做饭做菜的时候,动了一些手脚,或是不讲究卫生,或是很多菜没有洗就直接做了给客户吃。

7、你看,鸟兽游鱼为免自己沦为猎物,尚且懂得飞临高枝、暗藏密林、深潜水底。这种隐藏,就是一种自保——因为过度暴露自己,一定暗藏危机。(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8、最初的奋力一击,是战争成功的分水岭。高尔史密斯关于战争的英语名言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Timescallforreat.

9、这是介绍了老子的籍贯、姓氏、职务。老子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这个苦县厉乡的曲仁里在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县城东,在那里还有许多有关老子的遗迹。也有很多真实的故事与传说。下面,我们就分享一个真实而神奇的故事。

10、譬之若水火然,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吕不韦《吕氏春秋·荡兵》(老子关于战争的名言)。

11、机在于应事,战在于治气。——尉缭《尉缭子·十二陵》

12、                        道德经的影响

1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14、“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15、《道德经》几千年来给中华子孙带来无尽的智慧,幸福的启迪,影响极大,那么在世界的领域,《道德经》同样也是影响极为深远的。

16、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巴顿

17、福祸互化:福祸之事相互倚伏,福可转祸,祸可转福。得福得祸,皆因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所致,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可得福,积恶可得祸,因果之理循环往复,相互转化,并无定律。

18、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19、因为恃强凌弱,在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好下场!只会让本来已济之事,发展过度,变成不济……

20、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22、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23、纵观人类文明,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人类要想长久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走向“守望相助、和平共处”的时代。所以,老子近三千年前提出的反战思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24、    5  无为而治道理之三:守静(3章)

25、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温泉关墓志铭》

26、有道之人,深谙此理,总是韬光养晦——不张扬才华、不展示功绩、更不会耀武扬威。因为所有别人眼中的低调,都是为了求得自己生命的长存。

27、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萨都剌《过居庸关》

28、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有关战争的古今名言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29、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孙武)

30、   帛书《老子》中的“恒”字全改为“常”字,如恒道、恒有等。

31、(壮士驰白马,杀人御狂刀。铁蹄飞溅血,残阳亦飘摇。天地皆萧杀,独我风中笑!)

3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3、    吴思:我不知道。前半段曲线,我们可以称之为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里充分的扩大自由。能够使经济发展,这些确实能给我们带来“文景之治”,能够给我们带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但是,再往前走,自由度再扩大的话,我们历史没这个经验,别说没这个经验,在想象力上,老子也没想象出来。

34、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35、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黑塞

36、  不争  是老子处世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准则,它是从“道”的某一特征而体会出来的。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什么叫“为而不争”呢?就是一切作为都要顺乎自然;他的“不敢进寸而退尺”便是这个意思。同时这也是他论证自然现象而获得的认识,他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至于他为什么要提倡“不争”呢?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不争而善胜”;此外,他还说:“夫唯不争,故无尤矣。”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由此可见他是以“不争”为手段,以“善胜”、“无尤”和“莫能与之争”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目的,就必须用这种手段,如《道德经》第六十八章说得更明显:“善为士者不武(士即小军官),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这都是高人一着的作用。  在一部《道德经》中,“不争”的精神随处都有表现,如“知足”、“知止”、“不有”、“不恃”、“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这些都是从不争的思想所引申出来的;甚至于把“不敢为天下先”列入三宝之在文字上虽然换了一个说法,在精神上并未改变“不争”的原则。  他这种“不争”思想,又成为后来道教人生观中的重要特征,它和“抱朴”、“寡欲”有着互相关联的意义。在道教戒律中,它也是一项最基本的条科,如道教十善中即规定着“四念容非忍性”、“五念谏诤蠲恶”,也都是“不争”精神的体现和发挥。    历代以来道书中讲修养方法,总不能离开“精、气、神”,并且认为这三件事有一连串的作用,如所谓“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是顺则生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逆则成仙”。凡是内丹家言,在他们的口诀上或许有繁简巧拙之不同,而在理论上并无多少差别。我们看《老子》书中虽亦有“精、气、神”这三个字,但每一个字是独立的,不与其他两个字发生关系,如第二十一章“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章只讲“精”字,未曾提到“神、气”二字;第十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两章只讲“气”字,未曾提到“精、神”二字;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第三十九章“神得一以灵”,这两章只讲“神”字,未曾提到“精、气”二字。《老子》书中有些地方确与修养功夫有关系,那是无可否认的,但古代修养法讲的都是原则,并不像后人那样具体地说明,如果用唐宋以来炼内丹之说解释《老子》,恐未必能够名实相符。  再看《庄子》书上对于“精、气、神”如何说法。《庄子·达生篇》:“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此则单讲“精”;又云:“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是纯气之守也。”此则单讲“气”;《庄子·刻意篇》:“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此则单讲“神”;除此而外精气神三个字分开散见于各篇中的尚不少,但未看出其间相互的关系,更未发现它们一连串的作用。虽然其中有许多至理名言足为后世修养家所应该取法,苦于他的文章不容易使人领会,他的理论又不适合于晚近道书上制定的那一套公式,因此常被人们忽略过去,甚为可惜。  老庄书中虽有精气神三种名词,但未指出三者的产生孰先孰后。唯《太平经圣君秘旨》有云:“夫人生本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又云:“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照这个排列次序看来,是先有气,后有精,再后才有神,不管他说得对与不对,总算有了一个先后次序。还有这三者相互的关系,在《圣君秘旨》中也曾说过,如云:“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三者相助为理。”又云:“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这也就说明了三者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后来梁朝道士孟安排所撰《道教义枢·法身义》即根据此说,认为“气、精、神”是三义一源。《无上玉皇心印妙经》又进一步地加以发挥,如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窈窈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和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三品一理,妙不可听……”所言上乘修养功夫,比较《圣君秘旨》更为透彻。  再者,精气神有先后天之分,上乘修养功夫所讲的都是先天,先天,不是后天,各家道书中常说:“元精非交感之精,元气非呼吸之气,元神非思虑之神。”这也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为世间学道的人士所当研究的。

37、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38、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39、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40、  4  统治者的修养(与自身的关系)(共12章)

41、Eachgenerationshouldatleastthroughthebaptismofasisnotmuch,dontwanttowasteonyou.

42、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43、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44、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45、这则真实的故事的主题,是关于战争的,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关于战争的说法,老子说:“人之道,为而不争。”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认为战争是天下无道的现象。“和”才合道,是宇宙万物得以生成的根本。

46、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希特勒

47、    再往下说,第十二章:“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不让人家视五色,听五音,尝五味。控制民众的欲望。他还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直截了当要愚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总之,剥夺民众的知情权,剥夺他们的认识权,抑制他们的欲望,降低他们的期望值,让他们觉得世间就是这样的,不敢做,不敢想。不再追求更多的自由。到此,老子与民众分道扬镳。

48、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巴顿

49、反过来,如果帛书《老子》在传承中不作如此改动,或在帛书《老子》的基础上将“道”的思想作进一歩的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可能会改写,工业革命也可能会在中国大地发生。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历史可有复兴,欧州工业革命直接的思想来源就是古希腊先贤哲学文献的复活,俗称“文艺复兴”。没有“文艺复兴”,欧州的工业革命或难以发生,或难以成功,或难以在欧州大陆生根。

50、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51、正是由于它的美好含义,所以在中国民间,当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喜欢把它作为春联的横批,贴在门框上。

52、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53、(战争会造就英雄豪杰,会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战争。然而,懦夫只是那些让自己的恐惧战胜了责任感的人。责任感是大丈夫气概的精华。巴顿)

54、(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

55、    这段无法归类的理想描绘,单独列为第四部分。

56、总有一天,我们神圣的特洛伊和普列阿提司以及普列阿提司持矛的人民,都会消失。——荷马

57、凡此两种有贪欲之人,必身心逐于外物,忧苦藏于自心,迷失本性,损伤自己的精气神,以致苦不堪言。

58、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59、(只要还有一个德国人活下来,战争就将继续。希特勒)

6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61、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62、    第二部分,就是守道。守道这一部分就占了63章。这是道德经的主体内容。

63、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64、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冯梦龙《古今小说》

65、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66、    3  无为而治道理之一:守道(2章)

67、 老子《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凡是一种宗教,必有一种信仰,有信仰,必有所以信仰之理由,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这个理由,使人们能够了解而容易入门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理;某一宗教根据本教中经典著作,扼要地并概括地提出几个字或几句话作为信徒们平日思想和行动的准则,而且对于全部“教理”都可以契合,不显然发生抵触者,这就是宗教家所谓“教义”。  道教最高的信仰就是“道”,第一部讲“道”的书即老子《道德经》。后来道家和道教中许多名人著作都根据老子这部书而加以充分的发挥或给予象征的演化。假使当初没有《道德经》,后人也就不可能无原由地凭空创造出一个道教。这个教我们若仅从表面形式上看,诚不免“迂诞谲怪”(《隋书·经籍志》对道教的批评)、“杂而多端”(《文献通考》关于道教的按语);如果脱去它的外衣,观察它的本质,尽管派别分歧,茫无系统,其间仍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精神一贯到底,两千五百年来未尝断绝,由此可见老子哲学思想之伟大。(老子时代虽不可考,唯自古以来都承认老子与孔子同时,而且年龄比孔子较长;孔子时代,大家知道得清楚,就是生于前551年,殁于前479年;从孔子生年算到现在,已有两千五百一十四年,所以老子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至于道教中传说“老君住母胎八十一年,于商朝武丁九年降生”,到现在已有三千几百年了,这些话无人相信,我们不能把它作为根据。)    先秦、西汉的“道家”和东汉以后的“道教”,两者面貌不同,如何能够结合?就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信仰什么?就是老子之道。东汉张道陵创教以前,只有“道家”而无“道教”,但“道教”的思想萌芽早已潜伏在“道家”诸子之内,后来才逐渐得到发展。自从“道教”产生以后,“道家”之书除了仅有几种古籍而外,并无新的著作流传,我们就盲目地认为它的继承永远断绝了吗?其实不然。  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整个的“道教”完全被“道家”哲学精神所笼罩,其中知识分子包括在朝、在野、方内、方外一切信仰的人士,凡关于治国修身之道,他们都崇拜老子;关于隐逸全真之道,他们都效法庄子(庄子在道家的资格等于儒家的孟子,儒家则孔孟并称,道家则老庄并称);关于神仙变化的传说,他们都根据《列子》的幻想而扩大之,更加捉影绘声,描摹尽致(列子书中《穆王》、《汤问》二篇,汉刘向已说它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但刘向也不能不承认列子是道家)。在这种情况之下,偏重于理论性的“道家”和偏重于宗教性的“道教”,彼此打成一片,实际上已分不开了。  历代以来道教界尽管受尽了儒家的排斥和外界的讥笑,而道教自己半入世、半出世的作风,竟立于不败之地,其原因何在?就是它的教理教义深入人心,普及社会各阶层,适合群众所需要之故。我们今日研究道教,对于这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必须认识清楚,否则,就不能批判地接受。诋毁者固然是隔靴搔痒,赞美者亦未必恰如其分。已往学者们总是弄不明白,“道家”哲学思想为什么混杂于“道教”的宗教信仰中?“道家”的老子为什么变成“道教”的天尊?他们常常著书立说,企图把“道家”与“道教”分开,使太上老君坐不稳三清宝座,但惜徒费纸笔,那些文章并无丝毫效果,因为他们既不懂社会群众心理,又不察道教历史根源,只算得一个书生的见解而已。

68、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69、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70、(金钱是爱情的基础,也是战争的资本。托.富勒)

71、(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曹操《蒿里行》)

7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在你乐意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73、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74、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75、只要不失败就是胜利。这正是对抗强大的先进国家军事力量的人民战争战略取得胜利的关键。小山内宏

76、(蔑视比杀戮更能刺痛敌人的心。维克提乌斯(古罗马军事理论家和作家))

77、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