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84句)

2023-09-04 08:40:05 59 0

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19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5、(6)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6、孔子不禁长叹一声,说:“我赞成点的想法。”

7、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8、22子在陈,曰:“归与欤!归与欤!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9、(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0、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1、32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xīxī)者与欤?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2、2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13、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14、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15、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

16、关于如何维持社会的稳定,保障人类社会的延续,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大难题。历史上许多彪炳史册的辉煌文明、威名赫赫的大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起因多半是社会秩序的崩坏。现代世界,各国依然面临这个严峻的问题。实践证明,儒家这种立足于家庭和睦,进而促使社会稳定的思路是积极而有效的。

17、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18、试译:孔子说:“人没有远见,必定穷于应付眼前的事变。”

19、(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2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21、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22、  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 

2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24、8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yù)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25、③说(yuè):同“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26、  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27、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28、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29、3子曰:“赐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志之者与欤?”对曰:“然,非与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0、试译: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学习而不厌烦,教人而不厌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一条呢?”

31、(3)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32、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3、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34、试译: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答复说:“我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35、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36、21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fǔ)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xù)。禹,吾无间然矣。”

37、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8、翻译:子夏说:“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9、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40、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41、试译:孔子说:“陪君子说话,有三种过失要注意:话题还没谈到的,就先说了,叫做急躁;话题已经谈到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注意脸色,张口就说,叫做盲目。”

42、试译:子路问怎样才算一个完整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有智慧,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卞庄子那样勇猛,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熏陶熏陶文采,也可以算个完整的人。”又说:“如今一个完整的人何必非得这样?见到好处先考虑道义,遇到危难敢献出生命,身处困境不论多久都不忘记平生诺言,也可以算个完整的人了。”

43、试译:孔子说:“穿着破麻布袍子,和穿着狐皮大衣的站在一起,一点也不自卑的,恐怕只有子路了。‘也不害人也不贪,走到哪里心不安?’”子路听后,就一直念叨这两句诗。孔子提醒说:“停在这个水平,怎么足以安心呢?”

4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6、1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é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鄪,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7、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8、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

50、试译:子张问如何搞政治,孔子说:“在位不知疲倦,办事忠实可靠。”

51、几个弟子都走了,曾皙留在后面,问道:“几位同学的话讲得怎么样?”孔子说:“各人谈各人的志向就是了。”曾皙问:“那么老师为什么笑子路?”孔子说:“治国要礼让。子路说话也不谦让一下,所以我笑他啊。”“那么冉求不能治国吗?”孔子说:“谁见过纵横六七十里、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国家啊?”“那么公西华不能治国吗?”孔子说:“宗庙之事、会盟之事,不是诸侯大事是什么?假如连公西华都只能做小事,谁还能做大事呢?”

52、(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53、试译:君主赏赐熟食,一定正襟危坐先尝尝。君主赏赐生肉,一定煮熟了进供祖先。君主赏赐牲畜,一定饲养起来。陪君主用膳,君主举行食前祭祀,先替君主尝一尝。得病后,君主来探视,自己头朝东躺着,盖好朝服,拖着腰带。君主召见,不等车驾备好,赶紧步行赴命。

5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5、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欤?”子曰:“过犹不及。”

56、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57、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8、(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59、试译:冉求说:“并不是不乐意照老师的做,实在是弟子能力有限。”孔子说:“既然是能力不够嘛,走到半路就走不动了,今天你这是给自己画地为牢了!”

60、试译:孔子叹道:“不成样子了啊我老得!好久了,我没再梦见周公!”

61、试译:佛肸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动手干坏事的人那里,君子不去入伙的。’佛肸在中牟谋反,老师到那里去,干什么呢?”孔子说:“对啊,是有这话。可是,我不也说了‘坚硬无比,磨也磨不薄’吗?不也说了‘洁白无瑕,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匏瓜吗?怎么能白白挂在那里不让人吃呢?”

62、试译:子夏当莒父的县长,问怎么执政。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小利。图快就达不到主要目的,贪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63、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64、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65、此文出自春秋末期·孔子所著的《论语》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6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67、16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8、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9、试译:孔子说:“看他大言不惭的,做起来可就难了。”

70、(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71、受崔述的影响,以后学者继续从《论语》前后十篇用语、称谓的差异对其成书作出判断,有学者甚至认为《论语》最初只有单独的篇,其编定成书,要在汉代以后。

72、(6)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73、  (原文)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4、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请求纳颜氏女儿为妾。颜氏有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75、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6、26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77、试译:仲弓去做季氏的管家,问起如何搞政务,孔子说:“先让负责人各司其职,小错误不要追究,再把贤才推举上来。”仲弓说:“怎么知道谁是贤才加以推举呢?”孔子说:“推举你了解的啊。你不了解的,别人会不了解吗?”

78、1•2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79、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80、试译1:子张问善人是哪种人,孔子说:“善人不是亦步亦趋的,但道行也没有到家。” 

81、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

82、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83、21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jī)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yì)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女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yuè)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