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曾国藩家训十六字(49句)

2023-08-15 08:13:33 59 0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

1、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2、早起思路特别清晰,考虑工作事情,特别有效率;

3、曾国藩一方面要求家庭成员克勤克俭,要主动参与劳动,自己做好家务,不能因身处富贵人家就安于享乐,更不能铺张浪费。他希望家族成员能养成勤奋、劳动的习惯,因为这对一个人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他要求家庭成员勤勉好学,要主动地阅读圣贤的经典著作,学会主动学习才能走好人生路,也要求家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家族内万万不可有松懈之风盛行。

4、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5、清朝有一个得到了普遍认同的官场潜规则,那就是送礼拉关系、结成同党,以此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曾国藩年轻时就发现了其中的危害,坚决拒绝收礼。同治年八月,他的幕僚去看他,看到曾国藩每天吃的菜很清淡,问他为什么不吃鸡鸭、火腿,曾国藩回答说:“无之,往时人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以每斤零沽。”也就是说,过去有人给曾国藩送火腿等食物,都被他拒绝了,渐渐的曾国藩不收礼成了风气,以至于都没什么人送了,就是想喝点黄酒,也要到街上现打。

6、以上可见曾国藩十分的俭朴了,而他的子女也一并保持着这种俭朴的家风,个个混的十分有出息,跟那些吊儿郎当的富二代十分不同。

7、当时不杂是指做一件事的时候,需全神贯注去做,万万不可分神,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这件事的同时,又在想另一件事,那么你会两件事都做不好。

8、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9、第四句是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0、众所周知,曾国藩有五勤: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身勤”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眼勤”是从细微之处识人,“手勤”其实就是要养成读写的好习惯。

11、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12、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13、曾国藩的三儿子曾纪鸿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在数学研究上造诣更深,他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数学家。后世子孙中,也有多人以数学为业。

14、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5、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6、《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书信文字朴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17、意思是,为官应当清廉,当为民请命,不是为了发财。子孙全靠自己,何须我来帮衬。所以,我绝对不留一文钱给后人。

18、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19、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20、只有俭朴之人,才会懂得珍惜;当然,过度的俭朴也会适得其反,成了吝啬,这其中的度也要把持好。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22、曾国藩16字家训中说,人勤则健。《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3、《曾国藩家族家训》全新揭示了曾国藩这个神秘人物的真实面纱,生动阐释了曾国藩家训的智慧与思想:修身、养性、自立、自达;识人、用人,立人、达人。

24、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25、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6、曾国藩的曾孙曾绍杰是著名的篆刻书法家,曾孙女曾昭燏是著名的文博专家,玄孙曾宪杰是著名画家……除此之外,曾家子孙在书法上都颇有造诣,如曾国荃、曾纪泽、曾纪鸿等人更被后世以书法家视之。

27、《曾国藩家族家训》写到,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

28、曾国藩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小时候的勤奋好学一直到在军营中,要求着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和环境,都一定要早起,“闻鸡起舞”;曾国藩将勤发挥到极致,真不愧为“千古第一完人”。

29、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30、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3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精读,读通读透,沉浸其中,不苦求强记;做杂记:将所感所想记录。

33、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34、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35、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36、物来顺应是指事情来临时,就要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犹犹豫豫不知所措,你不管是逃避,还是拖延,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3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38、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39、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40、而在现如今,很多子女娇生惯养,这也不愿做那也不愿做,十分懒惰,养了一身懒病。之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学生上了大学,连袜子都不会洗,自理能力十分差,读到一半退学了;经了解,原来孩子在家时十分懒惰,什么都不做,全由父母包办。

41、曾国藩曾总结四类家族的“兴衰周期律”,即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与我们的常识性判断恰恰相反,他认为官宦之家最易衰败,商贾之家次之,而延续长久的大多是耕读之家和孝友之家。

42、第四句是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3、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44、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45、曾国藩的治家与处世交友理念,他言传身教地影响着整个家族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家族后辈涌现出众多有才能的人。其大儿子曾纪泽,为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先后出任驻英、法、俄大臣,在回收伊犁等外交事务上都有重要贡献。二儿子曾纪鸿,曾任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不热爱仕途而酷爱数学,而且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为近代著名数学家。其孙子曾广铨任兵部员外郎,后官至外务部左丞;孙子曾广銮则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孙子曾约农,则为教育家,后来成为东海大学在台复校后首任校长。曾国藩的家训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可谓是深远,勤勉好学的风气一直在家族中延续,家庭团结和睦更为人所称赞。

46、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47、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48、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