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林徽因的一生简介(54句)

2023-08-13 09:43:42 59 0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1、而《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更是将这种忧愁和内心的悲伤传递了出来,虽然这种忧愁林徽因没有用很激烈的语言表露出来,但是却通过她细腻的描写,温柔的文字将这种淡淡的忧愁散发出来,让读到她文章的读者渐渐被这种感情所感染。了解到林徽因的人生后,我觉得这种忧愁一方面是因为受她母亲何雪媛的影响,因为她的母亲不受自己婆婆的喜欢,这种情形在幼小的林徽因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另一方面就是徐志摩的离世对她带来的影响,不论是自己导师的徐志摩还是作为喜爱之人的徐志摩的离世,对林徽因形成这种淡淡忧愁的文风有着巨大的影响。

2、光我们知道的,喜欢他的就有徐志摩,梁思成。徐志摩当年喜欢林徽因喜欢的可以算是非常的深了。写过非常多的诗句,而且就算在领婚姻结婚以后,他依旧还是对林徽因丝毫情感不减。也有人说其实林徽因喜欢的是徐志摩,只不过是因为两个人的一些差距,所以最终没有在一起。

3、至于陆小曼,也是悔恨不已,戒了鸦片,深居简出,终生素衣素服,清灯守节,闭门思过。不再踏足社交场所,还为志摩整理一些遗作,出版了几本诗集。(林徽因的一生简介)。

4、1904年6月10日,她出生在浙江杭州一个极品牛棚(牛人之棚),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梁启超、胡适、徐志摩等当时的顶尖牛人都是好友;堂叔林觉民就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妻书》的作者。

5、林徽因跟梁思成于1928年在加拿大结的婚,婚后徐志摩与林徽因其实一直有书信往来,但两人的关系似乎是由恋人变成了知己。

6、1952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林徽因、梁思成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一书,并由上海龙门书局印行,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应《新观察》杂志之约,撰写了《中山堂》《北海公园》《天坛》《颐和园》《雍和宫》《故宫》等一组介绍中国古建筑的文章。

7、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8、 在交际领域里,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她的人格魅力,组织能力,太太的客厅,包罗了那个时代的精英,没有那个女子能够超越。是一个让男人仰慕,让女人嫉妒的角色。

9、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汉族,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徽音”,故改名为“徽因”。

10、幼仪事业有成,还无怨无悔地照顾志摩的父母,抚养他的儿子。不过她一直恨的都是林徽因,而不是陆小曼,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毕竟自己的丈夫的心里装了这个女人一辈子,而小曼在志摩的生命里不过是个后来者。幼仪直到50多岁才嫁给了一个姓苏的医生,晚年过得很安乐。

11、在那样一个饱受磨难的年代,在爱恨之外,存在着另外一种更广博的真情。他们因才华和人格魅力而互相吸引,又在最艰难的时刻给予对方力量。

12、新婚燕尔,夫妻当然是分外恩爱。志摩带小曼回海宁见他父母时,就住在海宁硖石干河街的新居里。那是一幢很西式的两层别墅洋房,前面是很宽的草坪,西面有一口石井。北面是个小花园,有几张石桌、石凳,供休闲用。大门则出在东面,门口是徐志摩的表弟,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题的字“诗人徐志摩故居”。底层是志摩生平的陈列室,前前后前有好几个厅。二楼也有个大厅,一边是徐父母和幼仪及孩子的房间。另一边是志摩和小曼的新房,里面的陈设都用了浪漫的粉红色。新房外面是一个接待厅,也用作书房,这个就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眉轩”了,是根据小曼的字取的。

13、父亲看到的是一个亭亭玉立却仍带稚气的小姑娘,梳两条小辫,双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致有雕琢之美,左颊有笑靥;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仅及膝的黑色绸裙上;她翩然转身告辞时,飘逸如一个小仙子,给父亲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14、根据她的出生日期,可以看出林银辉的星座可能是双子座或巨蟹座。从后面的数据来看,很明显林银辉出生于6月10日,巨蟹座开始于6月22日,所以林银辉的星座无疑是双子座。据说双子女精力极其旺盛,对各种事物都很好奇,对美的看法也很独特。让我们回忆一下,林的不是这样的。林出生时接受传统教育,16岁出国后开始接受西方开放教育。正是因为好奇,她遇到了引领她走上文学道路的徐志摩。她很擅长文学,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好奇而深入探讨的。这些知识也为她后来的建筑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林开始研究建筑。她对建筑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留学美国,深入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后来参与了中国人民纪念碑的设计。

15、林微因在文学这一领域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她发表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在文学界得到了广大的学者和读者的喜爱和认同。被当时30年代的人们称为“一代才女”。

16、林徽因是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女子,而在她与梁思诚结婚后,生下一子,对于自己的孩子,林徽因展现了自己母性光辉的一面,那种如春风般的母爱,轻轻地拨动每个人的温情。而最能把这种柔情传入读者心中的就是她那首《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17、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费慰梅这样认为:

18、很多人知道她是诗人和文学家,但她更主要的身份是建筑学家;

19、结婚时林徽因坚决不穿西式的白婚纱,由于当地没有凤冠霞帔,她便自己设计缝制了一身具有东方色彩的婚服。

20、婚期是为纪念二人景仰的宋代建筑学家李诫。他们的二儿子也起名为“梁从诫”即“跟从李诫”的意思。

21、1920年,在林徽因16岁这年,林父决定带着林徽因到欧洲旅行考察,参加一些国联的活动,在游学伦敦期间,她对建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说,这次英国之行决定了林徽因未来的发展方向。

22、全书的散文合集,传递的是一种淡淡的忧愁情绪。《窗子以外》中那个想要看看窗外的风景的你,觉得外面的天地不论多广阔终究是隔着铁纱窗,自己被困在窗子里,所以决定到窗外去看看,但是经过胡同、经过闹市,你发现这窗外的一切都不如你想象的美好,并不是你喜欢的,最后只能心中怀着淡淡的忧愁回窗子里迷迷糊糊地呆着;《一片阳光》中的那道阳光,哪怕是穿越了二十年的时光,仍旧是让人不可捉摸,也没有办法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

23、 她的文学素养,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就足以碾压众人,笑傲江湖。

24、在文学方面,林徽因著述甚多,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林徽因诗集》(1985年)等。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附近平房养病。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另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25、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同年底,清华大学所在的北平郊区解放,解放军包围古都北平。林徽因夫妇想到城内无数巍峨壮观、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也许将毁于战火,忧心如焚,寝食不安。

26、后来小曼离了婚,几经波折,才和志摩终成眷属。两人还请了梁启超做证婚人,梁老更是在婚礼上破口大骂,希望他们两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当时金岳霖也在场,用时髦的话说还是志摩的伴郎。

2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28、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29、林徽因的墓碑上横制的长方形汉白玉浮雕是她为英雄纪念碑设计的图案样板,由梁思成亲自设计,应着她和梁思成生前的约定——“谁先死了,另一个要给他设计墓碑”,她的助手莫宗江为墓碑题字“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30、或许上苍为了平衡,给了她如此优秀的父亲便为她安排了极其平凡的母亲,她的生母何雪媛是父亲的侧室,思维就像自己的小脚,守旧还有点畸形,家里开小作坊,目不识丁不说,还急躁任性,与自己工书法善女红的大家闺秀婆婆游氏素来不和。何雪媛为丈夫生下了最得宠的长女林徽因,之后,还生过一男一女,却接连夭折了。于是,林长民续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便叫她二娘,二娘虽然没有文化却性情乖巧,一连生了几个儿子,得到了丈夫全部的宠爱,何雪媛被长期遗忘在冷僻的后院。

31、李健吾: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李健吾:《林徽因》)

32、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33、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

34、卞之琳:“她天生是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专学过舞台设计,却是她的丈夫建筑学和中国建筑史名家梁思成的同行,表面上不过主要是后者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卞之琳:《窗子内外--忆林徽因》)

35、金岳霖是最值得让人敬佩的一个大师,他非常爱慕林徽因,但是终此一生,他都将自己停留在“发乎情,止于礼”的地步上,可以说,金岳霖正是林徽因一辈子的蓝颜知己,两人从未逾越雷池半步,在林徽因去世后几年,金岳霖还记得她的生日,并且请好友一起吃饭,足以看出金岳霖的一往情深。

36、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全程担当翻译。两位诗人一见如故,吟诗、论诗一直到天明。

37、1928年回国后,两人到东北大学建筑系任教。次年女儿出生,取名梁再冰,以纪念她的祖父“饮冰室主人”梁启超。

38、林徽因身上的那种精致的美、一如其父的艺术气质、活泼机敏的性格以及她的文学天赋都让这位浪漫诗人倾倒。

39、1953年,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古建筑,为了挽救这些历史的印记,林徽因夫妇先后与政府人员发生了争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当时负责解释拆除工作。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

40、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一出戏,虽没有大起大落,却也一波三折。那些来往于她生命中的过客,在戏台上出将入相,忙碌不堪。也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是一本美丽的诗集,在人间四月写着青春的赞歌。还有人说,林徽因的一生就像是一锅小米粥,用时间的炉火慢慢熬煮,越久越香。

41、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42、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43、弟弟思永为此写了副对子调侃他们:“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批是“诚心诚意”。

44、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45、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46、时任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公开征求校歌、校徽,最终选中由赵元任谱曲、刘半农填词的校歌,由林徽因设计的校徽。

47、从欧洲回国以后,梁启超主动将儿子梁思成介绍给林徽因,后经林长民的同意,两人共赴美国一同学习,在这4年间,林徽因与梁思成培养了感情,两人之后在美国举办了婚礼,

48、在病榻上,她还在协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并用英文撰写《中国建筑史图录》。

49、这是她今后一生所执著的“民族形式”的第一次尝试。

50、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梁思成在美术学院建筑系,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注册在美术系,林徽因注册的英文名字是LinPhyllisWhei-Yin。但是她仍选修了建筑系的主要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

51、作为林长民最宠爱的孩子,这年林徽因陪伴父亲到欧洲考察。她用一口流利的英文辅助父亲工作,接待中外人士。

52、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53、林徽因本想学建筑系,可是但建筑系不收女生,只好到美术系曲线救国,但却选修了几乎所有建筑系学生的专业课。更神奇的是,明明世美术系的学生,却在建筑系当学生们的助理教员,想想她的专业功底该有多牛。在建筑这一块,林徽因可以说是梁思成的引路人。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