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谭嗣同最著名的一段话(42句)

2023-08-12 10:15:18 59 0

谭嗣同最著名的一段话

1、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故又世称“康南海”。他曾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梁启超等人俱出于此。

2、按:丙当位于斜线与水平线、垂直线三线相交之处。考初刊本及民国各本皆不误,中华增订本误后,岳麓本等沿袭未改。

3、前面一句表达了谭嗣同赴死的决心的原因。思张俭,是因为张俭在逃亡过程中投靠了不少亲友,结果这些亲友都因为收留张俭而被朝廷迫害。待杜根,是因为自己留下来或许有机会保存性命。(请自行搜索这两位名人的事迹。)所以,谭嗣同不逃跑,是因为不想连累别人,也心存侥幸能够得以幸免。这首诗写在狱中的墙壁上,就是写给狱卒看的,希望狱卒能像对待杜根一样对待自己。在内心深处,谭嗣同是不想死的,但是也不想逃亡,以免波及自己的亲友。所以,后一句诗应该是颂扬狱卒申明大义,保全忠良。(有拍马屁的嫌疑)(谭嗣同最著名的一段话)。

4、(摘要)《谭嗣同书简》和《谭嗣同集》等书里收录了谭嗣同的往来书简和个人文章,通过对谭嗣同这些文字材料中表现出的关注焦点,可以勾勒出他本人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深度。谭嗣同的悲剧,既有他个人的因素,也具有那一代乡绅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这一群体未曾走出国门,也没能真正接触列强之类的现代国家,他们急切希望变革中国旧制度,但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变革仍然茫然无知。谭嗣同身上典型地展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乡绅知识分子的激情和局限。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落败,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消息一出,全民激愤,尤其是当时一些有识之士,他们愤慨于清政府的懦弱、腐败,这一年,远在湖南老家的谭嗣同更是忧愤不已,他在家乡组织算学社、又在南台书院设立新式课程,他提倡新学,为变法奔走呼号。

6、我的作品成功率是最高的,这就有赖于我说的选剧本的眼光,你不能说人家一年演了5部戏或者3部戏,这就叫成功。(谭嗣同最著名的一段话)。

7、从郭嵩焘的遭遇,就能看出当时湖南保守之状况:郭嵩焘也是湘军大佬,后来受命担任首任驻英公使,结果遭受巨大冲击,冲击主要来自湖南老家,什么话难听就拿什么话骂他,他的宅子被聚众围攻。

8、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是史料。而史料工作除了关注新材料外,对已有材料的认真研读也是重要一环。建立在误读基础上的历史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可想象的。前人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后人继往开来,责无旁贷。诚望更多学人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为打造更准确可靠的谭嗣同集一起贡献力量。

9、牛庄之役后,湖南多出无数新坟,亲人披麻戴孝,恸哭不已,而更多的湖南人,茫然失措之后,开始反思。

10、既而薄上京师,请业蔚庐,始识永康之浅中弱植,俶睹横渠之深思果力,闻衡阳王子精义之学,缅乡贤朱先生暗然之致……

11、朱:它首先是武力,然后才是政治。首先湘军是军事实力,第二湘军也是一个政治集团,有政治实力,第文化上的代表。即使有了军事、政治力量——别人只会讲你是个煤老板,是个暴发户——你有什么东西能拿得出,值得讲的?只有《船山遗书》!船山的理论与思想体系,他是能够作为湖南人的代表啊!我在湖南师大做讲座的时候,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别的东西你拿不出手,而且别人也不认——曾国藩他自己也还不能推举自己吧,他必须把这个重要的代表推出来,船山就是一面重要的旗帜!所谓湖湘文化,你真正能被称为文化代表的只有王船山!周敦颐和胡宏离得太远,真正有关系的就是王船山!他祖上虽然来自于江苏,但是他毕竟在衡阳生活了两百多年,地地道道的衡阳人、湖南人!是湖南无可匹敌的一个代表,一面旗帜!随着湖南学术、政治的崛起,湖南人就有了自己的地域文化意识——“我们湖南人怎么样怎么样”,近代很多人都提得特别多,湖南人首先要做湖南的事情,然后湖南人还要做全国的事情!谭嗣同、黄兴、蔡锷等等……

12、王:“我心中的一点火,早已经熄灭多时了。”

13、后面一句明显与前一句是矛盾的。上来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摆明了“我要死给你看”。然后又说“去留肝胆两昆仑”,说逃亡与不逃亡都很伟大。前面一句刚说了“思张俭”,逃亡会造成亲友遭受迫害,转脸就说逃亡很伟大。这不是矛盾吗?

14、(作者简介)简圣宇(1981-),男,美学博士,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扬州225009)。

15、古籍文献整理,稿本固然非常重要,然而亦不能盲目迷信。这是因为:写本文献到底是否为原稿未易擅断,有可能是过程中的改订稿,或写呈友人交流之件;即便是原稿,只能体现作者撰述最初的情况,对于著作后来成熟并渐趋稳定的形态则未能体现;作者的后期修改、增删、调整所体现出的文字差异,是研究作者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材料,同样值得重视。为此,以完整的光绪初刊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旧学四种”就越显必要,笔者也在同伴协助下进行了这一尝试。此次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些以往整理本(以1981年中华增订本为代表,与光绪丁酉原刊本对读)中尚有完善余地之处或可进一步商榷之处,谨条列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16、王五:置生死于度外,所以也都视人命如草芥。

17、按:“偏全纯驳,过不及是也”稍嫌费解。此句似当断句为:“然中之中、和之中亦各有阴阳,偏全纯驳、过不及是也。”偏与全相对、纯与驳相对,指“中”的阴与阳,因为中是体、是静态的,其阴为偏为驳、其阳为全为纯;过与不及相对,指“和”的阴与阳,因为和是用、是动态的,其阴为不及、其阳为过。

18、此时康有为虽然已经开始讲学,但是说句实在话,他的观点都是只言片语,偶尔能够让人眼前一亮,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核心思想的缺乏让康有为的体系打造过程极为艰难。

19、按:据前文,庶出子嗣准、嗣冏、嗣揆,以及女嗣茀、嗣嘉,皆分别列于同一句中。则此处传炜、传择前之两处句号亦当循例改为分号。

20、此外,康有为还指示弟子梁启超撰出两份所谓谭嗣同狱中绝笔血书,把谭嗣同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打扮成保皇派的义士偶像。(注)康有为本意是给自己的保皇党壮声威,但实际效果却是让号召暴力反清的革命派获得了一个舍生忘死、慨然赴死的精神偶像,给留日学生中的反清思潮添油加柴。当然,康党伪造绝笔血书的行为也在几十年后被同为维新派的王照抖了出来,王照在《复江栩云兼谢丁文江书》里提到自己亲历的梁启超等人的作伪行为:“如制造谭复生血书一事,余所居仅与隔一纸桐扇,夜中梁与唐才常、毕永年三人谋之,余属耳闻之甚悉,然佯为睡熟,不管他。”(注)

21、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反对派开始大肆追杀当时的变法参与者,许多人为了避难纷纷逃亡国外,康有为就在其中,他选择逃亡日本避难。与此同时,谭嗣同却拒绝了康有为让他也前往避难日本的建议,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中国,在反对派的打压下慷慨赴死,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壮烈的传说。

22、光绪十年(1884),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左宗棠的首席干将刘锦棠因在收复新疆的过程在屡立战功,同时善后工作卓有成效,在左宗棠的大力推荐下,刘锦棠成为清朝的首任新疆巡抚(地位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兼大军区司令)。

23、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谭嗣同不仅是为“百日维新”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而且与康有为、严复和梁启超一起组成了戊戌启蒙四大家。无论是英勇就义还是思想激进都表明,谭嗣同的思想个性鲜明、卓尔不群,在中国近代哲学史、思想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如梁启超所言:“谭浏阳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诗话》,《梁启超全集》(第九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295页。)

24、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原意是说,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25、与这些湖湘先贤的人生布局相比,自己的行动简直像是小孩们的玩闹——既没有汇集到大时代的洪流中去,也没有与重大的历史命题和个人抱负深切相关。

26、我从来没想过要成腕儿、成角,出风头都是被迫的。我也不太照镜子,我是演员里头最不爱发自己照片的,有时候为了影迷的要求,他们非得给我私信,说你发点照片吧,好好好,满足你,发张照片,我连自拍都不拍。在我这儿没有娱乐圈。什么叫娱乐圈,KTV都叫娱乐嘛,它也叫娱乐圈啊,我根本就没有加入过这个什么圈。

27、1993年07月15日上映的《一刀倾城》,由洪金宝导演,张炭+司徒卓汉编剧,狄龙、杨凡、赵长军、杨丽菁、关之琳、邹兆龙等主演。讲述了出身于清末名将刘永福麾下大刀队的王隐居乡野,遇到清末名士谭嗣同和名将袁世凯,后经历一段剧烈历史变革的故事。《一刀倾城》是一部非一般的武侠片,不同于武侠电影的江湖利益恩怨仇杀,而是从武侠的角度描述中国近代史最著名最悲壮的一页,背后的内涵深度,非一般武侠电影可比。只可惜,《一刀倾城》那年香港票房才198万港元,仅仅排名第104位,但看过的都知道,这是一部被票房错过的经典,真正的影迷绝对不会错过。

28、王妃:云会散,梦会消;但是记忆是不会消失的。人生一世,追求的是希望,可是得到的却只有回忆。

29、后学晚辈虽才疏学浅,亦不敢让湖湘崛起之火熄灭。即使不自量力,螳臂当车,也要把这股湖湘的‘经世致用’精神流传下去。从今天开始,我谭嗣同洗心革面,再世为人。”

30、刚正不阿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你会天天挨打的,天天有人挤对你的,天天会有人害你的。揭了谜底就是臭的啊,房子装修前就是水泥啊,民工在上面写着骂人的话,都撒了尿,拉的屎,不装修一下,不这么美化一下,你能在这儿坐吗?坐不了。所有漂亮的大楼都是美化过后给你看的,怎么可以给你看真实的。

31、由于这首绝诗最后一句提到的“两昆仑”是比拟还是专称,引起了当时和后来研究者的诸多推测和猜疑,它究竟是指谁呢?

32、浏阳谭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明朝时期谭氏先祖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新宁伯”。

33、谭嗣同的相貌有一个显著特点——通眉,所谓“通眉”,也就是左右两条眉毛长在一起,据说这种相貌的人命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他本人提到了这一点,并且以此自我磨砺。例如,在写给自己的一生挚友——唐才常的信中,谭嗣同如是说:

34、下雨了,王妃的琴声马上激昂了起来,一种奇妙的情感暗暗升起!王妃送了王五一把油纸伞,王五就一直带在身边。

35、朱:对!这里面有一个代表人叫邓显鹤,邵阳人,他就整理了许多湖南文献。《楚宝》《沅湘耆旧集》等有关湖南文献,他作了大量的整理。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他特别表彰了王船山的贡献和作用,而邓显鹤又影响了到曾国藩,曾国藩对邓显鹤是非常佩服的。所以,邓显鹤实际上代表了湖南文化独立意识的觉醒,而这个觉醒的符号就是王夫之!除此之外找不到另外一个——

36、他的文章中有一段话特别值得注意:“吾仰彼之物以为用,使彼日耗吾之民财,何如皆自制造而自用之,又兼造彼所需用者以相抵御,以留吾民之脂膏耶?即如洋钱一宗,东南各省通行,西人获利无算,中国何以不早仿造?始以为资本太重耳。今湖北建银元局,购置机器,止费数万金,是亦何难?乃至今始有广东、湖北二局。中国举事著著落后,是以陵迟至有今日,而所谓士者犹坚持旧说,不思变计,又从而冒之诋之。呜呼!亡之犹晚矣。故议变法必先从士始,从士始则必先变科举,使人人自占一门,争自奋于实学,然后人材不可胜用,人材多而天下始有可为矣,舍此更无出身之路,斯浮议亦不攻自破。故变法者非他,务使人人克尽其职,不为坐食之游民而已。考理学、文学者使官礼部,考算学、理财者使官户部,考兵学者使官兵部,考律学者使官刑部,考机器者使掌机局,考测量者使绘舆图,考轮船者使航江海,考枪炮者使备战守,考公法者使充使臣,考医学者使为医官,考农桑者使为农官,考商务者使为通商之官。善夫!西人学校科举之合为一也,有择官选士之意焉。其成材者升于大书院,各有专门之学以待录用。投考者即于大书院由院长考之,不拘人数,求考即考,一二人可也,百十人可也;不拘时日,随到随考,今日可也,明日可也。所考者又皆有实验:如考算学即令运算,考船学即令驾船,考医学即令治病,考律学即令决狱,考机器即令制器,考天文测量即令运用仪器。”

37、假若清政府真的按照谭嗣同的想法进行改革,结果恐怕也不会如同他理想主义的设想那样美好。因为在处死谭嗣同等人之后,清政府仍然不得不按照维新派设想的方向改革。其中“废科举”就是其中重大制度之而且清政府步伐迈得更大,谭嗣同只是谈“变科举”,而清政府直接废掉科举,这一举措的目的正是如谭嗣同所言的“变科举,使人人自占一门,争自奋于实学,然后人材不可胜用”。然而效果事与愿违,人才不但没有脱颖而出,反而因此而得罪了原本打算通过正常考试进入体制的社会各阶层人士,这些人的上升道路被断了之后,逐渐在怨气和绝望感的驱使下聚集为反清势力。而另一批投机客则在这样的新旧变迁中发现商机,各种“国家急需人才”骤然四下冒了出来。

38、尹建华(简称尹):好的,我们进入第下一个问题,就是王船山思想对于近代湖南乃至于近代中国的影响如何?包括它在湖湘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39、他生前留下的话语为我们留下了答案:“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开始,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希望以自己的死唤醒愚昧的国民,为变法牺牲是他的愿望,他希望在自己死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在自己的激励下踏上革命之路,这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即使过了百年在现在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40、《赠邱文阶诗》末句夹注:又有“盟心朗似中天月,立脚难于上水船。谗言未免堪销骨,定论终须俟盖棺”之句

41、最好笑的是网友,被他们说得我都快要饭了,今天又开始说我是隐形富豪,又开始说我是收藏家,我的妈,你们真俗气,人就是这么肤浅,现在又开始讨论我种大米。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