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
1、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2、近代形成了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以拉美特利、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从总体上看,它们都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解析)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故本题选B。
4、在物质匮乏、战争和人民贫困的时代,哲学将转向政治探索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数以百计的学派著书立国,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之道。这是一种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绝望哲学"
5、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转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6、2017年12月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9日至12日,我国东北、华北等地普遍有大风、降温天气,内蒙古东部、东北局地气温将下降14℃以上,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人们能做出较为准确的天气预报体现了( )
7、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8、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又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结束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统天下几千年的历史,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且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哲学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使现代唯物主义成为“完整的哲学世界观”(《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8页)。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高度统从而把唯物主义提升到现代形态。
9、出题点3:第一性与同一性的理解。二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10、这就好比,一只苹果,你一定要吃了,才能知道什么味道,这句话更严谨的深入论述是,道其实是“一个”存在(就像一个苹果),对于这个存在(苹果),你要亲自去体验(吃),才有可能知道道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先入为主肯定,要先实修,才能明白道,就是因为我先入为主肯定存在道,肯定道=存在,至于说,我为什么直陈宣称式说存在道,抱歉,这回答不了,这就好比问,1+1为什么等于2?这没有原因,道本体的存在,不需要原因。道本体它自身是自有永有的,是不需要他因(原因)的。
11、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人阶级处于不利地位中发展出来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合理的温床,这便是典型的“饥饿哲学”。
12、 教师提问:“同一性”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说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是什么呢?
13、哲学不同于科学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去抽象、概括和解释存在的运动规律,实现人对存在、世界运动规律的把握,即实现思维与存在在规律层次上的统体现着思维与存在“统一”的维度;哲学不是具体研究存在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思维如何反映、表述存在的运动规律,科学及其理论成果因此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所以,哲学体现着反思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维度。这就是说,科学的逻辑是实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逻辑,哲学的逻辑是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正因为如此,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
14、在富裕时代,在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之后,思想世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哲学的思考是广泛的,包括很多方面,也有各种形式。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渗透到各个领域,这就是哲学的多元化,我们称之为富足哲学。
15、“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这种观点是对唯物主义的误解。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是就其在解答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时所奉行的哲学路线来说的,是指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而言,唯物主义哲学并非都不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在文艺复兴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者往往又是人道主义者,就是很好的例证。至于把唯物主义理解为物质主义,认为唯物主义只重视物质生活,轻视价值,轻视精神生活,其结果是贪婪、非正义、无休止地追求财富和享乐,则是对唯物主义的曲解,其实质是贬低唯物主义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6、(多选)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应包括物质与意识( )。
17、今天的考点看似是简单的问题,但是考试中却非常容易出错,小伙伴们依然要认真听一下。
18、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产生了近代实证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研究对象又缩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存在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它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19、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20、所谓科学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现代科学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变成“科学的哲学”。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不能把科学主义混同于对科学的崇尚和倡导,更不能把科学主义混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的精神,是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精神,即“求实”的精神。把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主义”与为真理奋斗的“科学精神”区别开来,批判“科学主义”而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应有的基本态度。
21、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评总结:根据我们班同学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可以正确认识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22、身与心是同一物吗?身与心不是同一物吗?身是一物,心又是一物吗?请问你的心在哪里?
23、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24、☞ 可知论是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其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持该观点者多为唯物论者,其认为人可以凭借感觉器官及其延伸完全认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认知的部分只是因为技术的不发达,人类自身局限性,世界也是不断变化的,可人完全认识世界是必然。
25、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和认识水平不同,哲学家们对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本体论方面,有的侧重认识论方面。古代哲学侧重于本体论方面,近代哲学则侧重于认识论方面。
26、人生的意义是一大经典难题,有的人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有钱有名,就行了,不用想其它的,有的人认为要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有的人认为要行一辈子善事才有意义,有的人认为要搞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有意义……不一而足。但是,当然,如果真的很严谨的发出这个问题,带有明显的严谨性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很干脆的,很快的做出回答。无论你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进一步的,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这样的,究竟原因是什么?如果说是吃得好睡得好就是有意义,那请问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已经明白了吗?如果是不明白的,那既然你还有很大的未知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怎么就能确定,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得好睡得好就行了?(不用考虑你尚且不知道的那一部分?)但如果你把人生的意义限定为要弄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那些不探讨这个问题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没有意义的吗?
27、阿奎那是中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由他所著的《神学大全》享誉古今,是这一时期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28、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29、在现代,除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对立外,又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
30、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31、需要指出的是,面对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在哲学中正在兴起“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的思潮。这种思潮认为,科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方式,科学理论作为人类这种活动方式的结果,同人类自身一样,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而不是超越人类之外或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独立自主的实体。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则并不具有永恒的中立性,而是蕴涵着人类的历史性、解释原则和价值观念。因此,需要从人文主义的视野去理解科学,并在“对科学的人文主义理解”中,消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这标志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相互渗透以至融合,是超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对立的发展趋势。
32、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人阶级的不利地位下发展起来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合理的温床,这是一种典型的“饥饿哲学”。
33、上帝是存在的吗?是的话他在哪里?怎么证明?我们作为有限的人,应该如何把握对于上帝的信仰?
34、(多选)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10月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上述材料说明:
35、由此看出,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历史为哲学指明了两条可行的路,促使了哲学的多层次发展。
36、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哲学运动;二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以人的本质、价值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
37、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问题,并不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的全部内容。恩格斯明确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个方面。这一方面所涉及的是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属于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从哲学史的事实来看,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在认识论上,他们属于可知论者。但是,另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在认识论上属于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38、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如果避开“我”和外物的本质,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也是行得通的。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客观真理,这个客观规律,客观真理,就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就是没有人类的话这个规律也会存在),如果人能够得知这个规律,也是真知,因为这个规律是自有永有存在的,真正知道一种永远存在的,绝对不变的规律,也就是真正的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