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47句)

2023-12-17 16:08:40 59 0

陆游的爱国诗有哪些

1、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3、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此时的陆游已经年过六旬,以是苍老之年,却惨被罢官,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4、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宗光绍熙三年)的秋天,诗人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5、军装挂在墙上被尘土覆盖了,再也没有当年光亮的感觉,那个战场已经离他很遥远了。尘暗旧貂裘,这里借用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他自己也像那件旧军装被人冷落,被人遗忘。在他的梦里、回忆里还是三十多年前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最高洁的梅花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也是“想象”,可以视作诗人的“换位思考”。诗人在某个秋夜,天快亮的时候还是辗转反侧,索性起来在院中徘徊,迎着凉意渐浓的秋风,他想象北方的大好河山——“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黄河、华山都是诗人曾经登临过的河山,现在却踏在金人的铁蹄之下;他想象北方的老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北方的遗民是那么的爱国忠君,希望大宋皇帝派军队去解救他们!所以,这首诗是诗人的“想象”,是基于现实背景的,我把它归为“现状”。

9、陆游一生都在以诗词表述这股沉重的爱国情怀,强烈的北伐之愿,那股山河破碎的伤感悲痛,读来直是催人泪下,感人肺腑。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11、陆游一生官场沉浮,多次被人排挤,其内心不平,郁愤极深。而这首《游山西村》便是他在官场遭到弹劾,辞官回乡之后所作。

1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3、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14、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

15、《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7、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千古名句,由这句诗,就完全可以看出诗人面对现实之路的艰辛,信念坚定,勇于面对坎坷,深信可于无路之中开拓新出路的希望之心态。

18、其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9、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20、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

2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2、最乐观哲理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24、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25、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26、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记挂的不是儿子,不是名利等身后事,想得依然是收复失地。

2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8、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29、可见晚年的陆游境遇困顿,更是身体衰弱,但是他却没有想着自己,更是依然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足见陆游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之强烈、激昂。

30、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描写了沦陷区祖国山河的壮美,充满了向往之情。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诗人大笔如椽,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之情。

31、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下,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望着南方,盼望着王师相救,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泪快尽了,王师什么时候才会来呢?

32、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33、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3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3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3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38、陆游和唐婉本为情投意合的夫妻,却因为陆母的干涉而劳燕分飞。多年后,当他们在沈园重逢时,唐婉已嫁为他人妇。

39、写这首诗时,离靖康之耻过去了半个世纪,南宋没有决心与斗志。遗民在这样的夜晚,会流下多少泪水?一想到统治者的软弱,想到战士的艰苦与壮志难酬,感情在诗中奔泻。他用笔在战斗,在呐喊,在挥洒爱国激情。

40、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41、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42、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以《示儿》再次证明了对国家的爱。

43、我们在教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时,可以开展“比照教学”。“比照教学”是我1990年左右提出来的概念,相当于用两首诗来互相印证。我当时写了文章,投稿到《小学语文教师》,但没有发表,退稿给我了,我至今保留着原稿。

44、写这首诗时,陆游已过了花甲之年。诗人以塞上长城自比,道出了心中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南北朝时期,宋国有位名将檀道济。他跟着宋武帝刘裕北伐,屡建奇功。宋文帝即位后,因为檀道济名望太高,左右部将骁勇善战,几个儿子也掌管兵权,所以对他很不放心,加上朝中一些大臣挑拨离间,最终檀道济扣上谋反的罪名关进大牢。几个儿子和部将全部被杀。临刑前,他一口喝下一壶酒,大吼道:“你们这样做,是自毁万里长城啊!”檀道济死后,北魏闻讯大举南伐,待大军饮马长江时,宋文帝才意识到,军队确实犹如长城般重要。他后悔不叠。陆游想起自毁长城的典故,两相对照,自己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衰鬓已先斑。诗的最后一句,陆游想起杜甫的《蜀相》,当年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自己空有爱国志,朝廷却不给他机会。如果南宋朝廷下定北伐的决心,有王炎这样的爱国将领统领全军,有陆游这样的爱国志士积极投身其中,也许南宋的历史从此改写。

45、此诗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此年陆游89岁,卧病在床。他一生爱国,在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被女真人霸占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国家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在家里祭祀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一消息告诉九泉下的自己。这首诗其实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以其“悲”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感情。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表现了诗人生无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从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那种不甘。后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表现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这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怜惜之情和悲伤之情!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国家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语言浑然天成,明白晓畅,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催人泪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罢归山阴(今浙江绍兴)故里已经四年。“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前两句一横一纵,写出了万里大好河山的波澜壮阔。诗人描写奇伟壮丽的山河,显露出一种自豪骄傲的感情,正因如此,后两联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给人更大的感情冲击,使人感到无比愤慨。“遗民泪尽胡尘里”,其中“泪尽”一词,极尽故国遗民的酸辛苦楚。“南望王师又一年”,末句诗人写北地遗民的苦望,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表面写遗民,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内心的失望。病起书怀(宋)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陆游时年五十二岁。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为国担忧,为了表现要效法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的决心,挑灯夜读《出师表》,挥毫泼墨,写下此诗。“位卑未敢忘忧国”,言辞恳切,成为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首联叙事,叙写病起后因“病骨支离”以致“纱帽宽”,此处的纱帽渐宽一语双关,既指病后身影消瘦,又暗指遭遇免官,陆游一介孤臣居于远隔万里山水的异乡,心境悲伤不言而喻。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诗主旨句,纵然地位卑微,仍然忧国忧民,此处饱含诗人热爱国家、胸怀天下抱负的一腔热血。颈联以向“天地神灵扶庙社”的祈愿,寄予对君主统治和国家前景的担忧,“京华父老望和銮”一表对南宋统治者的不二忠心。尾联陆游挑灯夜读诸葛孔明“通今古”的《出师表》,探求救国济世的出路,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流露出诗人心系国家的忧心忡忡。秋晚登城北门(宋)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46、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